外籍友人在车墩影视基地“上影服道选粹”展馆参观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只有在上海,才能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尽享都市风味,聆听欧洲百年名团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旋律!”昨天傍晚,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老外讲故事”俱乐部会员杨宇嘉在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上说。这一天,杨宇嘉和他的“老外”朋友们,先领略了车墩影视基地中老上海的风情,随后又在辰山的夕阳下感受了世界顶级交响乐团奏响的旋律。他说:“这只是我在上海寻常的一天,但在上海的每一天,我都能收获不同的惊喜。”
昨天下午,伴着初夏的微风,“老外讲故事”俱乐部的成员们兴致勃勃地来到车墩影视基地,那有他们一直想去探访的老上海的风味。老外们走进上影置景工匠师傅们恢复出的老上海传统“风俗街”,他们看到街道的店铺陈设包含了铁匠铺、中药店、棉花店、豆腐坊、南北货、老虎灶、竹器店、煤球店、香烛店、钱庄等,也似乎感受到老上海的市井,那些由大人物与小人物们串联起的“交头接耳、津津乐道”的老上海故事。
为了沉浸式体验,“老外讲故事”俱乐部的成员们纷纷换上了具有老上海风情的服装。在上海生活的澳大利亚人白马克穿上长衫大褂,煞有介事地做起了老上海的“生活”。来自亚美尼亚的马星星,从2009年来到上海至今,她已成为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助理。马星星穿上旗袍后用流利的汉语表示:“虽然旗袍以前也穿过,但是能穿上旗袍在老上海的街道上走一走,这种感觉非常奇妙。这里的博物馆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的民间婚俗的各种细节,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随后,“老外讲故事”俱乐部一行从车墩影视基地来到辰山植物园参加草地广播音乐节。伴着落日余晖,大家在草地上倾听着匈牙利“国宝级”指挥家亚当·费舍尔携手小提琴家朱利安·拉赫林及欧洲百年名团维也纳交响乐团,奏响充满喜悦与律动的施特劳斯家族“圆舞曲之夜”。正如杨宇嘉所说:“除了在上海读书之外,我也是一名职业音乐人,参加过很多户外音乐节。上海是我生活过的那么多城市中,能让我在一天之内从老上海的旋律自然过渡到欧洲古典旋律的地方。虽然这只是我一个寻常的周末,但也能代表我在上海的每一天!”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