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宗锡先生
吴宗锡先生
青年吴宗锡(右一)参加野火诗歌会
◆丁言昭
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山那边哟好地方》这首歌,一问世即被广泛传唱,歌词通俗易懂,曲调优美,常常在歌咏大会,或者同学聚会上被演唱,有不少人唱着这首歌走上了革命道路。这首歌最早刊于1947年《时代日报》上。1956年柯灵编剧的电影《为了和平》中,赵丹演的江浩在河边唱起了这首歌。黄宗英的文章和王蒙的小说里都提到过这首歌,说明此歌流传甚广。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我早已认识的吴宗锡先生。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正担任上海评弹团的团长。
我父亲丁景唐是1938年入党的,1945年10月我父亲指导帮助袁援、成幼殊、潘惠慈等创办《时代学生》,吴宗锡也参加了,我因为要给父亲丁景唐写传,去华东医院采访吴宗锡时,才得知他曾写过这么有名的歌。
吴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严格的传统教育,后在上海就读格致公学,毕业后考入圣约翰大学,在大学时,因为写诗而认识了诗人屠岸,和一些青年诗人成立“野火诗歌会”,办起了《野火》诗刊,他们曾将新出版的诗刊寄给郭沫若。郭沫若在写给他们的信中,赞扬了吴先生的诗作《我写诗》。
1947年夏天,屠岸来找吴宗锡,说有几个音专的朋友,需要歌词,问能不能写几首,吴宗锡满口答应,回家一下子写了三四首。当时吴宗锡刚在上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心中充满着热情,向往解放区,所以写得很快,让我们来听听吧:
“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大家唱歌来耕地哟,万担谷子堆满仓。大鲤鱼呀满池塘,织青布呀做衣裳,年年不会闹饥荒……”
歌词有了,谁来谱曲呢?起先是一个女同学,大家听后,觉得不满意,于是罗忠镕主动请缨,没过多少时间,曲子出来,大家一唱,蛮好听的,就这么定了。
吴宗锡先生告诉我:“罗忠镕是个老好人,大家都叫他菩萨,后来他干脆起了个笔名‘普萨’。现在已不用了。”
后来罗忠镕可不得了,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后来一些中国著名的音乐家都是他的学生,如陈其钢、瞿小松、叶小钢、刘索拉、苏聪等。他自己也是佳作频频,有《第一交响乐》《管乐五重奏》《广东民间乐曲三首》等。
当时,《山那边哟好地方》与《跌倒算什么》《茶馆小调》《民主是那样》等一批歌,成为家喻户晓的好歌,后来收入革命群众歌曲集等一些书中。
我问:“你怎么会写这首歌的?”
“我讲不出创作经验,就是一个青年,一股热情,向往解放区。”吴宗锡先生很平静地说。
虽然他后来没有再写歌词,而是专心研究评弹艺术,但他还是上海音协的音乐文学分会成员呢!
吴宗锡先生生于1925年,作为诗人、作家、戏曲曲艺理论家,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专家学者型的老领导,于2023年2月11日去世。斯人去矣,但是那首《山那边哟好地方》将长存我们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