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吴先生因为肝内足球大小的肿块来院就诊,经过详细检查,确诊为乙状结肠癌肝转移,经过规范的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肿块明显退缩,接受了肝转移灶与肠原发灶的腹腔镜联合切除,微创术后恢复很快,然后继续完成总计半年的围手术期治疗……这么多年来依然没有复发,吴先生回归了正常的生活,享受着含饴弄孙的时光。作为他的主治医生,每年最高兴的就是能够得到他“一切正常”的报喜短信。
这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肠癌肝转移诊治的一个缩影。肝脏外科目前在与大肠外科的密切合作下,每年进行近600例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外科诊治,是国内最大的肠癌肝转移诊治中心之一。相较国际上所报道的病例,肿瘤医院接诊的患者病情更为纷繁复杂,但是通过大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平台对于该病种的规范化、精准化诊治,整体接受肝转移灶切除的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45%,达到甚至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如何发生的呢?原来,肝肠之间存在着一条捷径,即门静脉,它承担着人体摄入营养物质由肠吸收转运到肝的通道作用。然而,一旦结肠出现肿瘤,那么这条通道就变成了肠癌细胞“偷渡”到肝的“高速公路”。有一半的结直肠癌患者早晚会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发生肝转移。其中又有一半的患者在发现肠癌的同时就发现了肝转移,或者因为肝转移而进一步检查发现原发的肠癌。而另一半患者则是在肠癌根治术后慢慢发生的。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目前最为常见、治疗明确、效果较好、甚至有根治机会的少数晚期肿瘤之一。如果不接受治疗,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自然生存期不长,大约不到7个月。不做手术切除的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5%。一开始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目前有机会通过强有力的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方案,达到肿瘤缩小,将之从不能切除转化为可以切除的目的。这种治疗就叫做转化治疗。“转化化疗—手术—术后化疗”,三明治式的治疗方式可以给患者带来根治的可能。如果能够完全切除原发的肠癌病灶和肝脏转移灶,生存时间显著延长,平均为35个月左右,5年生存率也明显提高,逐步趋近半数。能够接受手术切除的肠癌肝转移患者,长期生存的情况接近于单纯肠癌III期没有转移的患者。这是非常惊人的疗效。
所以,不是所有的肝转移都令人束手无策。规范及时的治疗,或许就能还给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周嘉敏 贺西淦 王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