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协状元》剧照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本报讯(记者 朱渊)“戏曲活化石”《张协状元》作为“戏从温州来”2023南戏经典文化周上海首站收官剧目,昨晚在宛平剧院上演。这部由永嘉昆剧团(永嘉昆剧传习所)于1999年重建后挖掘整理、仿古新编的作品,从参加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时大放异彩,到昨晚散场时观众意犹未尽,古老南戏穿越900年的历史时空,至今依然绽放。
南戏诞生于北宋末期的温州,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艺术之一。如今,各地数百种地方戏曲,不少皆由南戏演变而来。900年前,在温州松台山麓,九山书会的才人们写下了中国舞台上第一个“状元故事”——《张协状元》。它不仅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古代戏曲剧本之一,也是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南宋戏文。
永嘉昆剧团演出的改编本,保留发展了原作以人做道具,一个演员扮演多个角色的演出样式。舞台上只有古朴的幕布和几道增添空间感的屏风。6个演员,除了饰演张协的冯诚彦,因始终站在台上演出之外,其他演员都分饰多个角色。李文义一人挑起“小儿”“王德用”“黄门太监”“强盗甲”4个角色,还要偶尔客串“桌子”“椅子”。剧中唯一女演员南显娟分饰贫女和胜花。最辛苦的当数刘汉光、张胜建,分别饰演的庙里判官和小鬼,他们还贡献了戏曲舞台上最万能的门板,该挡风时挡风、该漏声时漏声……张协被戏称为“渣男”鼻祖,落难时“性命事大、名节事小”,发达后“性命事小,名节事大”。颇具玩味的是,当代观众站在今人视角也看出了很多新意。有90后戏迷说:“《张协状元》早就给了人们警示,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