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亲子游”的意义 有桂花流心、生椰拿铁还有杨枝甘露 “逛街式招聘”现身五角场商圈 百年瑞康里更新启动意愿征询
第5版:上海新闻 2023-08-17

“亲子游”的意义

马丹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暑假,不少家长真的将“行万里路”践行到位。

随着公共交通的飞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带着孩子看看世界已成为不少家庭的假期“必修课”。

然而,“亲子游”的必要性,也出现了两极化争论:反对者认为,孩子太小,带着出去旅游既累又花钱,而且没效果,孩子记不住多少“知识”,无非是“在三亚挖沙”和“在小区沙坑挖沙”的差别;支持者则认为,带孩子出去看看,没必要抱着“学点什么”的态度,能够走出家门、开阔视野就好。也有部分家长坦言,暑假出游是“赶鸭子上架”,孩子的朋友都在到处游玩,不带孩子出门担心其心里失落。

在我看来,趁着暑期,家长和孩子一起亲子出游,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实属人之常情。我相信,大多数成年人对童年时和父母一起出游的记忆,一定是美好的。这样的记忆并不需要“知识”的赋能,更多的是亲情相伴的温情。只不过,现在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对于高质量出游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打着“课本游”“博物馆游”等旗号的研学新玩法走俏也就在意料之中。当暑假花销少则上千元,多则上万元,甚至一趟“亲子研学营”动辄大几万时,确实也让人不得不反思,如此昂贵的“诗与远方”究竟含金量几何?

“亲子游”的主体应该是“亲子”,亲情是纽带,“游”只是一种形式。工作忙碌的家长和孩子在亲子游过程中全天相伴,创造共同的回忆,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孩子们则在旅途中锻炼了人际交往和独立自主能力,也在旅途中学习忍耐和克服困难的本领。

或许,孩子的旅行,可能不像成年人那样多年后还能细数旅游经历,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独立的观察视角,在人生的长河中留下宝贵的成长记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