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减字木兰花·秋分 情侣(布面丙烯、剪贴、纸本) 从“马大哈”到“犯强迫症” 一张荻花的照片 每天吃一点糯食 秋分随想
第11版:夜光杯 2023-09-23

一张荻花的照片

谈瀛洲

习字的人一般老师会教一个诀窍,那就是要把自己平常练的字贴在墙上,时时看看。拍照也是一样,花时间看自己的照片很重要。我有一段时间拍完照,有空的时候就躺在沙发上,点亮数码相机的屏幕看很久,把觉得不好的照片删掉,把好的留下。慢慢地就形成了自己的判断标准和眼光,对照片中的光线、对照片的好坏有了感觉。回过头来看,那是我摄影水平提高最快的一个阶段。

好的照片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耐看。这说明它有内涵,让人有回味的余地。

我在2012年秋拍的太湖岸边的荻花,就是一张这样的照片。我把它打印出来,还印得相当大,有54厘米长36厘米宽。我给它配了一个褪色的金边木框,挂在客厅里难看的配电箱前,把配电箱遮挡掉。我在厅里活动时,常常会看到它。已经挂了有两年时间了,居然还没看厌。

那年秋天,我和家人一起去苏州东山扫祖父母的墓。下午驱车回家,车子驶过太湖堤岸旁一条长长的公路,一边都是美丽的湖景。这时突然看到岸边浅滩上生长着很长的一带美丽的荻花,银色的穗子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我赶忙跳下车,拿出相机抓拍了几张照。户外自然光摄影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时机,因为美丽的光线转瞬即逝。在拍下的照片里,已经西沉的太阳从画面的左后方斜斜地照过来,这种美丽的侧逆光穿透了近景和中景中的荻花,还给本来是银灰色的荻花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远景中的太湖湖面上,也有夕阳留下的一片金光。

荻、芦苇、芒草,这几种植物,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和“秋味”深深地联结在一起的。它们本来亲缘关系就很近,荻和芒草都属于禾本科芒属,而芦苇则是禾本科苇属的植物。入秋以后,它们都抽出毛茸茸的穗状花序,因此和秋天带给人的苍茫和伤感结合到了一起。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首先在于个头。芦苇在这三者中是最高大的,可以有3到4米高。芒草其次,高约2米,比一般人的身高要高一些。荻相对最矮,高约1.5米,比多数人的身高要矮一些。它们的花穗粗看上去相似,细看的话却有许多区别:芦花的花穗有一根明显的主枝,上面有许多分枝,整个花穗的形状是向四周分散的。芒草的花穗也有主枝和分枝,但是花穗向一侧弯曲。荻的花穗则没有主枝,只有一簇细枝,花穗也向一侧弯曲。

芒草的花穗看上去和荻花是很相似的,但它们的生境不同。荻和芦都生长在水边,芒草则生长在山丘和平地上。实际上,荻和芦常常长在一起。我的那张芦花照片如果细看的话,也会发现里面有几茎芦花,长得比荻花要高,还未全部展开。但从质感上来说,芦花看上去粗硬、毛糙,不如荻花在夕阳中银光闪闪,非常柔美。秋风吹过,给人无尽苍凉之感。

白居易那首几乎所有中学生都背诵过的长诗《琵琶行》,在开头的两句里就写到了荻花:“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人在秋夜到江边送客,枫叶的红和荻花的白,形成鲜明的色彩搭配,极有画面感。这时突然听到了从江面上传来的琵琶声。琵琶,是从胡人那里传入的乐器。唐时虽然已有指拨法,多数时候还是用一个很大的拨子弹奏(日本人还保留这种弹法),音色刚硬而苍凉。这也是一种非常有秋意的乐音。白居易的这首诗,不但用到了视觉,也用到了听觉。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白居易44岁时被贬官为江州司马,从繁华的京师来到偏僻的浔阳城居住。他去湓浦口送别一位朋友时,听到了以前在长安时才能听到的美妙乐音。而这琵琶,是以前在长安非常红的一位乐伎弹的。这位乐伎年纪大后姿色渐衰,“老大嫁作商人妇”,和白居易一样,也流落到了浔阳这个偏僻的地方。他写这位歌妓,其实也是在写自己。

在《琵琶行》里,荻花和枫叶,凉爽的秋风,悲凉的乐音,以及离别的伤感,中年时的宦途的失意,和乐伎的流失的青春年华结合到一起,成了一出秋的绝唱。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