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松在演奏
如果将苏菲·玛索比作银幕上盛开的法兰西玫瑰;那么戈蒂埃·卡普松如同琴弦上描绘的法国印象派画作,两者都拥有极致浪漫和无限魅力。作为上海交响乐团2023—24乐季驻团艺术家,卡普松昨晚亮相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为观众带来深情、凛冽的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童年的光
浓烈情感被注入深沉旋律,激荡在心间却又有着难以言喻的悲凉。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是一首宏伟、和平的协奏曲。天才大提琴演奏家杜普蕾在20世纪60年代演奏了这首名曲,她的录音深深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演奏家,而卡普松,也是其中之一。
杜普蕾留下的录音资料弥足珍贵,正是这段动人演绎成为卡普松童年的光。他清晰记得第一次听到杜普蕾的录音,不过是六七岁的年纪,却莫名流下泪水。选择用这首协奏曲来拉开演出季序幕,卡普松并不讳言自己的“私心”:“她的演奏对我影响深远,时至今日,每每演绎这首曲目,她的演奏总会回荡在我的耳边、我的心间。”
年轻的心
已过不惑之年,卡普松依旧保有满满的少年感。怀揣着最初的梦想,他不遗余力地鼓励年轻人跋涉在音乐之旅。一年半前,他建立了一个基金会来帮助18岁到25岁的年轻音乐家,基金会至今已资助超过18位音乐家,奖学金也由最初的13.5万欧元增长了两倍。
“我们为年轻音乐家推广,试着给他们寻找独立举办音乐会的机会。”尽管卡普松的演出行程满满当当,但他依然会花很多时间来维持基金会的运营,并精心设计了基金会的网站。他说:“我们能够用音乐来表达情感是一份幸运,并非每个人都有这份‘特权’,因而要格外珍惜。”
上海之缘
卡普松前日抵达上海,第一时间便赶到排练厅和乐团合排。他和上交这支年轻又富有活力的乐团一见如故:“演奏家的年纪大都在35岁到40岁之间,我们是同龄人,能很快产生默契。他们的音乐领悟力很强,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排练,我们合作非常顺畅。”
来过上海很多次,这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城市给卡普松的印象是“不可思议”“充满活力”。当然,老饕也爱本地美食。半年前来沪时,极爱大闸蟹的卡普松因来时并非蟹季而略感遗憾,因而对此次秋日之行充满期待。无奈,得知蟹季依旧未到,他笑着摊摊手:“没想到我还是来早了。”
今年12月,卡普松将与指挥家迪图瓦合作在沪亮相。明年5月,他还将来沪演奏迪蒂耶的大提琴协奏曲《遥远的世界》。卡普松说:“迪蒂耶是法国最重要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之一。我很幸运在他去世前的10年能和他一起工作,演奏他的大提琴协奏曲。这是一部神奇的作品,富有诗意、非常复杂,却有着美丽的色彩和纯粹的宁静。”
音乐之家
卡普松出身于音乐之家,他的哥哥是位杰出的小提琴家,这对兼具才华和美貌的“卡普松兄弟”在中国知名度极高。他还有一个姐姐,是语言治疗师,兄弟姐妹间感情甚笃。虽然现在和哥哥不那么经常合作了,但卡普松依旧为他骄傲:“拥有一个演奏如此动人的哥哥,一直是一种巨大的灵感源泉,他总能激励启发我前进。”
问卡普松,家中下一代会否继承他们的弓弦天赋?他笑说:“我有两个女儿,一个11岁、一个14岁,她们虽然也在学习小提琴和大提琴,但纯粹为了兴趣。”据说,姐姐想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正为此努力学习舞蹈。而妹妹同时也对唱歌、跳舞、表演感兴趣。对卡普松而言,兴趣远比是否走专业路线来得重要,他说:“她们会追求自己的梦想。我很好奇,她们未来会选择怎样的路。”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