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被称为“最柔软的群体”,托育服务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9月25日,四位公众代表受邀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参与审议《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托育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我们注重听民声、聚民意,今天还特别邀请四位公众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一开始,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与公众代表一一握手,对公众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
审议中,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园长吴闻蕾、贝思优托育品牌总经理章苗苗、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办事处主任余文君和家长代表陆玲逐一发言,结合自身专业和日常心得体会,提出意见和建议。
“《指导意见》为上海推动托育服务发展提供了更清晰的方向和路径。”吴闻蕾深耕托幼服务领域31年,是资深托幼专家。她表示,能够代表广大托幼工作者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感到十分荣幸,也感受到了政府部门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务实态度和决策的公开透明。
“不管是议题本身还是本次审议的过程,都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充分体现。”余文君认为,《指导意见》为多样态打造托育服务民心工程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引,让基层工作更有方向和底气。
作为民办托育机构负责人,章苗苗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托育机构的规范管理。“这次参与审议,不仅了解了一项政策究竟如何出台,找到了发展方向,更代表广大从业者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她表示,能够亲身参与决策过程,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
“没想到作为一个普通家长,也能走进市政府的会议室,向市领导提出我们的需求,非常激动!”陆玲是一位二孩宝妈,家里两个孩子分别参加了不同类型的托育服务机构,“大家都希望托育服务距离近、安全放心、性价比高,这些需求都得到了明确回应,让我们看到政府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决心。”
市领导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仔细倾听、认真记录,并进行了回应。龚正说,四位公众代表围绕托育工作,做了很好的发言,提出了有价值的工作建议。各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采纳,对照“幼有善育”目标,对标人民群众期盼,进一步促进托育服务发展,让家长暖心、宽心。
本报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