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1日 星期日
51辆中运量公交  助力疏导大客流 广告 长三角铁路客流持续高位运行 mRNA疫苗的过去与未来 国庆假期,邂逅一场美丽设计
第3版:综合新闻 2023-10-03
诺奖聚光灯“延迟”照亮的“冷板凳”

mRNA疫苗的过去与未来

卡塔琳·卡里科 德鲁·魏斯曼

昨天,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卡塔琳·卡里科和德鲁·魏斯曼获奖,他们多年前在核苷酸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使得基于mRNA技术的新冠疫苗得以迅速开发问世,为全球对抗新冠疫情提供了有效保护手段。

两位科学家的获奖是众望所归。他们自新冠mRNA疫苗问世之后横扫2021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2022年美国科学突破奖、2023年盖尔德纳奖等。实际上,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这一新兴领域仍属小众,特别是卡里科的经历更显“板凳之冷”。

人体内成千上万蛋白质相互协调形成功能,而蛋白质的合成需要“信使”mRNA作出“指导”。因此理论上如果能控制mRNA,就能为人类打开一扇治愈疾病的大门——哪里有疾病,就通过mRNA生产能治病的蛋白。这或许是卡里科心底里的确信,成为这位科学家为之不竭努力的信仰。

“她的工作台就在我的对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疫苗行业协会核酸疫苗分会主任委员、艾棣维欣生物制药创始人王宾曾经与卡里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同一个实验室共事,“科学家中总有一类人,他们始终以对人类健康有益为方向,认定了就要走下去,哪怕花很大的力气。卡里科就是这样一个非常专注、心无旁骛的人”。

卡里科对mRNA的痴迷始于20世纪80年代。然而从匈牙利的生物研究所,到美国的大学,她一直没有成果,申请不到项目,断了经费,受到各种冷落,甚至被轰出实验室。绝处逢生,在一台复印机前卡里科遇到人生中的贵人——同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工作正对免疫感兴趣的魏斯曼。

“魏斯曼的加入让mRNA变成可实现为疫苗的技术。”王宾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合作研究使mRNA在体外合成过程中增加了全新的衍生物,一种核苷酸修饰能够使得免疫系统对人工合成的mRNA不那么敏感,降低炎症反应,并且使mRNA能够在细胞内充分表达。

“大流行之前mRNA技术更多专注于肿瘤等治疗性疫苗的研发,新冠疫情的考验证明了这一技术的价值,”在王宾教授看来,该奖项授予两位科学家也是一个风向标——mRNA疫苗具有快捷的制备特点,上下游技术成熟,未来将在不同的疾病预防和治疗领域有值得期待的空间。“新冠mRNA疫苗的问世对疫情防控起到重要作用,看到自己的研究能够挽救生命,这对科学家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事情。”

卡里科是第13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女性科学家,她曾说:“我相信这个(mRNA)是好的。谁关心那个(冷板凳)?”

本报记者 易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