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岂容大“诈”蟹横行霸道 别了!国内最高寿的猩猩 10月5日  上海入秋“刚刚好” 广告
第8版:上海新闻/广告 2023-10-10

岂容大“诈”蟹横行霸道

赵红玲

正是吃蟹时节,近日,有不少市民收到包装精美的“蟹卡”,以为是熟人送的,扫码后才感到“不对劲”。

原来这是花样翻新的一种骗局——“蟹卡”诈骗。和之前的投递湿巾、手机支架类似,“蟹卡”只是“引子”,“请君入瓮”后就是“割韭菜”。市民尤其是不会熟练使用手机的年长者,千万不可听信所谓“提蟹”的说法,进而被“套路”了。大家不妨学点反诈知识,不仅保护自己,也为身边人架起安全护盾。比如,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在微信、支付宝开启转账延迟到账功能等。同时,也要学会运用各种反诈工具,比如记住96110反诈专线电话,查看12381劝阻短信,学会用云闪付App一键查卡、全国互联网账号“一证通查2.0”查证平台是否安全等。

怎可让大“诈”蟹横行霸道?不久前,179名电诈犯罪嫌疑人从老挝被押解回国,令人拍手称快。前些年,利用国外基站搞诈骗逃避依法监管,诈骗分子屡屡得手,这种困境也正在被打破。另外,银行转账程序的设定给公安部门的反诈提供了时间差,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推行,让公众个人信息的保护有了法律武器。

既然诈骗者大批量寄货,自然能查出寄货源头,进而寻找线索精准打击。同时,这些市民的信息是如何泄露的,诈骗分子依托什么平台和社区“运营”,都进了哪些微信群,也不是无痕可查。保护好市民“钱袋子”就是保护民生,最根本的还是要针对性治理和打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