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
三年前的今天,开始走这条路。清晨送完孩子上学,停回电瓶车便朝着地铁飞奔。转一次线路,第50分钟从5号口走出,第55分钟走到单位。三年来,几乎每天精准地重复着。习惯了独行,常放眼望去西江湾路上的500米。日子多了,总会在相同的时间遇到相同的人,从最初的匆匆,到后来的莞尔,那也是上班路上的乐趣。
走出5号口,在广场总能遇到一对年轻夫妇,每天手牵着手迎面而来。男的30多岁,戴着黑色边框眼镜,背着书包,喜欢穿格子衬衫、米黄色卡其布裤子,深色的旅游鞋,女的大抵差不多年龄,长发一把抓,浅色圆领衫,牛仔裤,斜挎着只能装下手机、口红的小包。矮大半个头女子总仰起头朝着男子说话,眼里尽是欣赏的目光,旁若无人,也艳羡旁人。他们有说有笑,慢悠悠地走着,与行色匆匆的路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年四季,斗转星移,无论服饰如何变化,总保持着这样的姿态。我想这也许就是生活中的爱吧。
往前走一段,总能遇到一位行色匆匆的女性,四十多岁,打扮精致,紧身细口西裤,在路口帮孩子背上书包,目送孩子过马路后踩着高跟鞋有规律地迎面走来,边走边整理长发。偶尔错过一班地铁,晚几分钟出站,便能看到她穿着精致的小西装,优雅地走来。在我脑海里总能呈现出两种形象:一边是急迫送孩子上学,一边是步伐坚定的职场女性。她从哪里来呢?偶尔经过公园坊,哦,原来她们从这里来。欧美毗连式公寓现代派风格的公园坊群楼。很难想象,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曾经是左联创立的“野风画会”所在地,鲁迅在这里为会员上课。日子久了,我便渐渐明白了“两种形象”的冲击,那可能是一种生活的倔强吧。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就必须保持昂扬向上,不能服输的样子,无论小家如何,展现出来的一定是最光鲜亮丽的一面。这片土地里始终孕育着这样的基因。
走过公园坊,一股新鲜出炉的包子味沁人心脾,闻香而行,是一家典型的夫妻老婆加盟店。男主人在后厨,管制作,身材消瘦但精壮。女主人在前台,管销售,体态丰腴。后厨里,男主人麻利地制作着面点,进货,和面,搬蒸笼,井井有条。女主人能够精准在不同的蒸笼里锁定顾客的需要,不粗不细的手指在香雾缭绕中来回穿梭,也是一番韵味。
过不了多久,女主人变胖了;又过不了多久,女主人不在,多了一位老太太帮工;再过了不久,女主人回来了,多了一个孩子。包子铺里从此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后厨的男主人也增加了新活,那就是抱哄孩子。如今,傍晚时分,总能看到女主人带着孩子在店面前嬉戏,男主人在店里一边干活,一边望向店外。辛苦的小家依靠着店面生活与工作,五个平方米的简单的快乐便是最大的幸福。
这条路走了三年,短短五百米,是我每天的必经之路,经过这五百米,一天忙碌的工作便开始了。很感谢,这一路走来,总能见到生活的美好、希望和真切的爱。这也许就是每天我都能保持最佳状态工作的原因吧。每天走出五号口,总能看到一少年在三号线阶梯向上飞奔,望着他跳跃的背影,总给我无穷的力量。耳机中每每传来《500 miles》,心中涌现着“聊发少年狂”的词句,也让奋斗成为我的一种执着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