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南京 长江水路运输忙 万安老街“修旧如旧” 荻港古村再现千年“鱼文化” 示范区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悟空”出世演绎72芯之变
第9版:长三角/万象 2024-01-09
品民俗 游古村 尝鱼味

荻港古村再现千年“鱼文化”

伴随渔桶、菱桶等渔具敲打发出的悠悠渔歌,游客一探隐于苕溪的鱼桑丰收盛况……湖州·南浔第十五届鱼文化节近日在荻港村开幕,以“鱼桑龘龘 万物合和”为主题,寓意龙年鱼桑兴旺,吸引全国各地的数万名游客品民俗、游古村,吃碗鱼汤饭。

在湖州,“无鱼不成宴”的习俗已延续近千年。相较以往,今年的鱼文化节形式更加多样,不仅有鱼乐、鱼歌、鱼舞、鱼火、鱼宴等传统节庆表演,更有桑基鱼塘生物多样性展交会、“百印鱼桑”篆刻艺术展等现代文艺展览,为各地游客献上了一场丰盛的水乡文化盛宴。

荻港村的桑基鱼塘是中国传统桑基鱼塘系统最集中、面积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区域。桑基鱼塘系统起源于2500年前,以“池塘养鱼、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零污染”。2023年12月桑基鱼塘入选第二批浙江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名单。

“金字招牌来之不易。”荻港村党委书记杨升辉说,曾经村里家家户户靠桑基养鱼养蚕致富,后来村民外出经商务工,鱼塘也逐渐荒废,险些被填平开发。2005年,土生土长的荻港女儿徐敏利利用当地荒废湿地、老桑地、老鱼塘等,建起了集生态养殖、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农旅度假中心——荻港渔庄,并四处奔走保护桑基鱼塘系统,镇里村里加大了资金投入,桑基鱼塘逐渐“苏醒”了。

鱼与桑的默契配合,在新的阶段也有了新的“注脚”。近年来,在“千万工程”指引下,荻港村融入南浔长三角亲子乐园建设,鱼桑文化赓续千年而历久弥新,构建渔庄研学、古村游学、桑基鱼塘体验三维一体旅游板块,不断延伸拉长文化旅游的产业链。

“鱼文化节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是祖辈交付后人保护桑基鱼塘的历史使命和留住文化的重要手段。随着活动的推陈出新,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荻港村2023年全年游客量突破78万人次。”杨升辉介绍,围绕全域4A级景区打造,荻港村正加紧修缮南苕胜境、四面厅等老建筑,新建开沅书院、中国非遗馆,建设荻港古村5.3公里的精品旅游环线。“只有不断挖掘文化基因,激发活力,古村才能‘长红’下去。” 本报记者 唐闻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