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浦东打造引领区的“民政样本”
第11版:“四百”结硕果:基层主题教育案例展示 2024-01-24
持续深化“大城养老”“大城共助”“大城善治”

浦东打造引领区的“民政样本”

浦东在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中,探索民政样本、贡献民政力量 杨建正 摄

浦兴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分中心

塘桥街道社区长者食堂

编者按

社区食堂,15分钟生活圈里重要的一环,如何暖了居民的胃更暖居民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援助,如何发挥社会力量与社会救助的合力,探索形成“大城共助”的浦东样本?针对“类住宅”等社会治理的短板,如何激发基层活力,形成长效治理示范样本……

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浦东新区民政局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紧扣“实”的导向、运用“联”的方法、贯彻“严”的要求,持续深化“大城养老”“大城共助”“大城善治”的浦东样本,以民生温度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大城养老 强体系,提品质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浦东公共服务需求迫切,社区食堂、养老机构场地哪里找,如何建强体系、提升品质,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2023年9月,位于北园路70号的塘桥美好生活馆北园路店正式开业,其中不仅包括社区长者食堂等基础功能,还能提供购物、健康、公益等服务,是一处依托“精品城区”建设诞生的美好生活新地标。

美好生活馆最根本的功能是作为社区食堂,提供餐饮服务,这基于塘桥居民的民生所需。塘桥街道开展“样板社区”建设,充分挖掘公共空间、商业空间、共享空间的潜能,破解社区食堂的场地难题。最终通过“区机管局调拨一处、国企转让一处、自身腾退一处、社会租赁一处”的方式,在辖区东西南北4个方位,筹措总面积4400平方米的4处房屋资源,打造“健康服务、买菜购物、社区食堂、亲子互动、空间共享”于一体的4座美好生活馆。塘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以美好生活馆为平台,促进社区多维度协同发展,呈现有温度、有品质的塘桥美好生活新目标。

和寸土寸金的中心区域相比,老港镇区域面积66.67平方公里,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数34%,养老压力同样不小。2022年起,老港镇党委、政府聚焦“关键少数”——农村高龄独居老人群体,精准帮扶,全力推进“五福”原居养老服务项目。项目针对80岁以上农村独居老人,按照“整合、补充、预警、关爱”8字原则,充分整合政府、社会、市场资源,以“吃福”——送餐服务、“居福”——物业服务、“医福”——医疗服务、“养福”——额外照护、“安福”——应急管理,分批分类提供服务。试行一年多来,减轻家属后顾之忧,保障老人安全健康,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如今的“五福”养老项目,正探索“最后一公里”公共服务延伸到了“身边最近一米”。伴随着项目推进,老港镇相关职能部门组成“五福团”专门对接老人开展管理服务,目前已实现100%的老人每天有午饭送上门、92%的自理老人每月享受额外8小时的服务、8%的卧床老人每月享受额外12小时的服务,使高龄孤寡老人群体真切地享受到了来自政府的温暖和关爱。

据了解,为了深化“大城养老”浦东样本,浦东制定出台“1+N”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推动新一轮深化养老服务行动方案落地落细,还启动新一轮民心工程项目立项研究,围绕身边、床边、周边的养老服务持续加大力度,推动养老服务便捷可及、安心可靠。

大城共助 搭平台,通路径

寒冬来袭,“栖身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如何安全温暖过冬,牵动着浦东新区民政部门的心。一天晚上9时多,浦东新区救助管理站求助热线的铃声响了起来。一位热心市民来电称,在轨道交通2号线川沙站1号出入口外的躺椅上,有一名露宿人员,希望有人能够帮助他一下。

接到电话后,救助站3名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发现,露宿人员张某是江苏人,当天乘坐长途汽车来到上海打工,因为中介向他收取300元中介费,他怀疑是骗局而放弃入职。不过,他表示自己联系好了第二天上午到另一家单位入职,而且有能力解决食宿,只是为了节约住宿费用,选择在地铁站外露宿一晚。

为此,工作人员说服张某和他们回到救助站过夜,还为他准备了热餐热水。第二天早上6时30分,张某对救助站表示感谢并办理了自行离站手续后,前往联系好的工作单位准备入职。

浦东新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有效应对寒潮,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的人身安全,区救助管理站提前做好准备,制定了寒冬救助专项工作方案,储备了充足的防寒物资,设立临时避寒场所,并加强场所管理。区民政局还主动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对各街镇上报的桥梁涵洞、地下通道、草丛隔离带、广场公园等流浪乞讨人员易露宿的重点点位和区域加大巡查频率和督导。

据悉,浦东正探索建立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有效衔接机制的路径,制定了社会力量参与服务型社会救助指导意见,努力形成社会力量参与与服务型社会救助的“3A”体系,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差异性救助需求。围绕精准实施援助型服务、陪伴型服务、成长型服务,探索搭建“一平台、两方式、三库”。

“一平台”即依托公益服务项目“供需对接一站式服务”平台,畅通救助需求与帮扶资源链接;“两方式”,即通过社区云平台“大数据”和社区救助顾问“铁脚板”的线上线下方式,主动发现需求,精准匹配资源;“三库”即建立困难群众需求库、救助帮扶项目库、社会力量资源库,引导各类信息汇聚、资源共享。

此外,浦东社会组织积极助力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抢险救灾及服务浦东经济社会建设。依托科技、人才、金融等优势,加大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浦东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开展东西部协作及对口支援项目60余个,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

大城善治 夯基础,激活力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浦东新区商住两用房、酒店式公寓等类住宅项目随之增多。由于类住宅人员信息复杂、安防设施不到位、物业力量不足,楼宇内存在安全隐患,是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薄弱点。2023年,浦东新区开展类住宅综合治理工作,推进类住宅融入社区治理体系。

在金桥镇,“类住宅”区域专门建立了金开居委会及2个工作站。在镇党委直接领导下,金开居委以“禹州国际”“中环大厦”类住宅综合治理行动为试点,积极探索“三治融合”(共治、法治、自治)的类住宅社区治理新模式。如今,各种治安、消防、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处理,园区人员流动性大大下降,楼宇面貌和居民自治意识也得到很大改观,广大业主居住生活更加安心称心。

截至目前,浦东新区共推进397个类住宅完成集中纳管,清理取缔3个存在安全隐患的类住宅,实现了公共管理和服务全覆盖,进一步织密织牢基层治理网络。同时,深化探索类住宅常态长效治理机制,形成专项政策成果,制定形成了《关于加强类住宅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类住宅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类住宅综合治理实施导则》等规章制度,也打造了一批街镇类住宅治理示范样板。

为了激发社会治理基层活力,浦东还聚焦做好“基层减负后半篇文章”,继出台班长工程居村党组织带头人激励关怀政策文件后,今年浦东新区又出台了社区工作者激励关怀15条(以下简称“社工15条”)。在全市首次探索尝试,将社工额度配备与居民区具体情况挂钩。

陆家嘴街道隧成居委主任李佳元在社区工作者的岗位5年多后,作为浦东新区金牌社工,当选为居民区主任。从新人“小白”到居委主任,她感触颇深,“浦东新区推出的社工15条引发了强烈的反响,我们深刻感受到社工这份职业愈发光明的前景,愿意留下来、留下来想干好、干好大有奔头。”

此外,浦东还发挥“社区云”平台的数据赋能功能,持续推动居村减负增能。深化“五社联动”机制,发挥好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慈善力量等在参与社区治理服务中的作用,助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浦东新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小平介绍,浦东将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激励引导局系统党员干部勇当排头兵、先行者,在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中,探索民政样本、贡献民政力量。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