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曲—中国的民歌与战歌》封面
观众走进国歌展示馆,开启一场寻“龙”之旅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找到了,找到了!”日前在位于荆州路151号的国歌展示馆,一对来自四川的小兄妹惊喜地找到了一条“龙”:出版于上世纪40年代的《中国歌曲——中国的民歌与战歌》的封面,他们高高兴兴地和展品中的“龙”合影,然后到服务台盖上了这个龙图案的纪念章,还获得了小惊喜——来自国歌展示馆的文创笔记本和纪念徽章。
作为全国首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为主题的展示馆,春节期间也推出了寻“龙”之旅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参加。一条有80多年历史的“中国龙”,也把参观者带回了《义勇军进行曲》诞生时的那个热血澎湃的年代。
国歌展示馆所在地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地。1934年春天,由夏衍等人组成的左翼电影公司电通公司成立,这也是由共产党电影小组直接领导的首个电影公司。1935年初,电通公司从上海斜土路迁到原荆州路405号(如今的荆州路昆明路口西北角),摄影棚也设在此处。1935年4月,电通公司迁入新址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风云儿女》在这里开拍,影片拍摄期间,聂耳还来到这里,用创作出的简谱初稿试唱了影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2009年,杨浦区决定在这里建立国歌展示馆。国歌展示馆的“镇馆之宝”是首版《义勇军进行曲》黑胶唱片,这张唱片保存完好,放到唱机上仍能正常播放。作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只有84个字,37个小节,却令每个中国人热血沸腾。不少参观者在互动设备前戴上耳机,聆听不同版本的《义勇军进行曲》。
副馆长陈晨介绍说,春节假期已接待了近2000名参观者,有不少外地游客提前做好功课慕名而来。2月10日-17日举办“双星耀中华——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的革命之路”临展,推出“红色印记”展览手作体验活动,让孩子们观展后进行手作、绘画体验。2月1日至2月24日邀请市民观众开启一场寻“龙”之旅,沉浸式感受国歌的故事。
国歌展示馆里的“龙”并不好找寻。这条“龙”是一件展品,已有80多年历史,它位于展厅的第四部分,是一本英文版的中国歌曲集的封面图案,这本歌曲集由刘良模主编,费舍尔出版,封面为暗红色,上面用金色线条画了一条龙、几个身着中式服装的中国人,以及几件中国乐器,绘制十分精美。书中收录了《义勇军进行曲》《凤阳花鼓》《到敌人后方去》《大路歌》等七首歌曲,其中《义勇军进行曲》位列第一,歌名译为《Cheelai(March of the Volunteers)》——《起来(义勇军进行曲)》。
自2月1日以来,已有300多位参观者寻“龙”成功。来自四川成都的表兄妹就是其中的两位。哥哥文熙今年13岁,刚上初中,妹妹嘉卉今年才6岁,他们随父母到上海游玩,第二天就直奔国歌展示馆参观。参观完毕,他们和家人一同高唱国歌,唱出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美好祝福。文熙说:“没想到这里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拍摄地,我们的国歌就诞生在这里。这是民族奋起的战歌!”
本报记者 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