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欣怡(右)和母亲马晓军在冰球馆合影 关尹 摄
朱欣怡(上)在比赛中拼抢 图 新华社
拿下本届全国冬运会(青年组)第五名的广东女队,队长朱欣怡竟然是个“上海小囡”。而陪伴在她身边的母亲马晓军,也已经在上海扎根近二十年,为推广冰雪项目不遗余力。“十四冬”的赛场上,就有这样一对特别的“上海母女”。
14岁的朱欣怡,是个打冰球的好苗子,她梦想着有一天能和妈妈一样,进国家队、打奥运会;马晓军则期待着,在她的调教下,像女儿这样大的一拨孩子,有朝一日能代表上海冰球打出名堂。
女儿征战
“你多高?”“1米82。”约好与朱欣怡见面,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她,“吓”人一跳。只有14岁的朱欣怡不仅高,而且相当敦实,像一座“小铁塔”,“我爸我妈的家族基因都很高。”她笑呵呵地说。
因为各种原因,本届冬运会上海女子冰球没能组队参赛,而广东青年女队主教练齐雪婷当年是朱欣怡妈妈的小师妹,以前在国家队一起并肩作战。为了给上海这些练冰球的孩子们更好的锻炼和实战机会,马晓军让自己手下的十来名学生,加入了广东女队。
2月21日和东道主内蒙古的比赛中,广东队在2比4落后的情况下,最后时刻实现大逆转,以5比4战胜东道主内蒙古队,闯入淘汰赛。为球队打入制胜进球的,正是队长朱欣怡。朱欣怡在场上话不多,却颇有大将之风,比赛节奏把控出色,门前嗅觉敏锐,常常在比赛关键时刻爆发,被队友们称为“带刀后卫”。
在朱欣怡只有3个月大的时候,马晓军就从东北到上海当起了冰球教练,可以说朱欣怡就是在冰球场上长大的。8岁起,朱欣怡开始接触冰球运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冰球会给我带来成就感、满足感,还有很多快乐。”她说,“我很想进国家队,像妈妈一样。至于将来,我希望自己能当一个冰球裁判。”
妈妈助阵
马晓军是广东队的器材师,这次冬运会她一直陪伴在女儿身边,“这么多上海的孩子在,我得‘看’着她们。”
马晓军在国家队待了12年,参加过两届冬奥会、六届冬运会。2004年,马晓军退役,但她并没有离开自己深爱的冰面。那时因为队友正好在上海当教练,向她发出了邀请,她以“试试看”的心态离开了东北,向南而行。之后,马晓军又遇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爱人是上海人,这个哈尔滨姑娘就此在上海定居。
在上海这样一块毫无冰上项目基础的地方,马晓军历经艰难从无至有建立起了上海第一支男女冰球队。马晓军还记得,在自己来到上海工作的初期,还没有流行微信这些通讯方式,“没有微信,没有朋友圈,也没有什么群,都是用短信跟家长沟通,就是口口相传。”但就是靠这样的方式,冰球项目在上海硬是一点点积累起了一批爱好者和练习者。
作为上海国金俱乐部的培训负责人,马晓军像是一个“垦荒人”,她培养了多位入选国字号集训队的选手。“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坚持打球,等他们未来成为父母,再带着他们的孩子去打球,那样的话,中国冰球一定会发展壮大。” 特派记者 关尹(本报呼伦贝尔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