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能
“无证拍黄瓜”被高额索赔,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这一现象不久前还真实存在。日前,上海市公布了《上海市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实施办法》,让其成为历史。
在食品安全相关法规中,拍黄瓜属于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的冷食类、生食类食品,必须在专门的凉菜制作间完成。这一规定直接让绝大多数小餐馆端不出一盘合法的拍黄瓜。
有类似遭遇的,还包括糖渍番茄、凉皮中的黄瓜丝等,因为太过常见,一般没人会特别在意,直到职业举报人这一群体的出现。相关部门公布数据显示,有职业索赔人在一年内以“无证拍黄瓜”为由向1372家餐饮店提出高额索赔。
食品安全法规是守护人民身体健康的,“拍黄瓜侦探”们却将其变成赚钱牟利的工具,让小餐馆的经营者们心惊肉跳。这种怪象,无疑是对立法初衷的歪曲。
4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发布修订的《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提出优化食品经营许可要求。5月10日,《上海市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实施办法》也正式实施,明确今后上海售卖“拍黄瓜”等简单小冷菜,不再需要设置专间,给守法经营的小本买卖店家以政策支撑保护,让他们免受骚扰。
制定政策的艺术,在于“管”“放”之间找到微妙而精准的平衡,既要实现守序规范,又不能使市场丧失活力,更不能成为居心不良者谋取私利的工具。这考验政策制定者的智慧,以及根据实际动态调整的响应速度。
“拍黄瓜侦探”消失了,但职业举报人并没有消失。今后还会有各种奇奇怪怪的“侦探”出现。但这也不完全是坏事,至少在他们出现的地方,可能找到立法初衷与实际情况不匹配的短板漏洞。及时修正堵漏,才是正确应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