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温暖 云漫天堂寨(纸本设色) 庙镇故事 异乡“新”味 “糟糕”的食物 映山红
第14版:夜光杯 2024-05-16

庙镇故事

崔立

我是土生土长上海崇明岛的“土著”,小时候从家到小竖河镇的学校,走的都是一条大路。但小小的我,天性又不是循规蹈矩的人,看到了一条可以从田间穿过的小路,忍不住就想走走,看起来距离似乎还近一些。

但是走了几次,有同学悄悄和我说,稻田里发生过离奇的事……因为这,这条小路我后来就没再走过。随爸妈走亲戚走过小竖河镇的北端,途经一段青石板路的老街,两侧各一排古朴又破落的屋子,路与房子之间长满青苔,看上去很有年代感了。这与后来我长大后去朱家角古镇,去昆山周庄古镇看到的古街是一样的感觉。这也是我时至今日所能想到的,好奇的。这里,是否也曾是若干年前的古镇,曾经熙熙攘攘过,虽然在当时已经破落,慢慢地又被历史的长河所完全吞没。

我上初中,是在一个地名叫猛将庙镇的地方。我们当地人听起来司空寻常的名字,如果换一个外来人,这样的名字是不是很奇怪?我上学时早已不见那所谓的庙,依稀听家中老人说起,确实有过那么一个猛将庙,为何有,又为何没有了?也没一个清晰明确的说法。只是这名字,就这样沿袭了下来。

还有附近的庙镇,同样也没有想象中由那么多庙组成的镇……

对于这些未知的名字,不可能空穴来风般地命名吧?我越来越好奇乃至感兴趣,想要探究下去,这也让我知道了一个叫“上海地方志”的名称。我还特地百度了一下“地方志”三个字:古称地志、地记、图经、方志等,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这不就与我想要了解的完全是一个意思吗?

去年夏天,我意外地发现了老婆家里的故事,他们家所在的庙镇永乐村,是如今上海有名的“藏红花”之乡、东方G20花岛宿集·永乐村亚洲园所在地。解放前,还有一段“108根讨饭棒”的故事,在崇明岛乃至上海民间传颂,而那个“108根讨饭棒”的带头人,还是她爷爷的父亲,也就是她的太爷爷。耳闻当年他们村里人风餐露宿四处讨饭的苦难,到今天藏红花已成为这里的“致富花”,并有东方国际打造“东方G20花岛宿集·永乐村亚洲园”的助力,永乐村已经成为了周边其他村落羡慕的一隅。但我们似乎也不能忘了,永乐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同样离不开村民们自食其力、自我开拓的努力与勤劳。

我突然有了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的冲动。在收集相关资料时,又辗转联系了永乐村、庙镇镇政府……在经过其他内容的收集补充后,我写下了那篇有关“108根讨饭棒”与今天成果的故事,但事实上,在此之前,同在这个乡镇生活长大的我,根本是无法获知这样一个史料。勤修镇志、村志,让更多的资料可以留下来,进而影响更多后来的人,窃以为是个利国利民、迫在眉睫的事情。

美好蓝图,不忘往昔。回顾过往,认识过往,更有信心建设美好家园,建设美丽新上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