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友人学包粽子 本报记者 杨玉红 摄
看着3位国际友人学包粽子时遭遇交流困难,热心市民曹先生主动和厨师许师傅沟通:“你教包粽子,我来做翻译。”昨日,古风游园市集在金桥国际商业广场举行,多位市民主动当翻译,向老外介绍端午习俗。
2024四季上海文化旅游消费信息系列(春夏季)活动昨日如约而至,为游客打造了一个古风游园市集。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十余个国家的近30个国际家庭体验了穿汉服、包粽子、捶丸、投壶、做面塑、拍古风照等端午传统活动,品尝了一道“海派文旅大餐”。
在包粽子体验区,看着许师傅拿着一片粽叶,两手轻轻一折就成了漏斗形状,3位外国友人拿着粽叶上下翻转,却只能卷出一个三角形,比画着问:“为什么(形状)不一样?”不会说英语的许师傅只能走到体验者身边,手把手地帮他们折。
见此,路过的曹先生主动举手:“你教包粽子,我来做翻译。”随后,他边看示范边翻译道:“将粽叶光滑的一面朝上”“在粽叶三分之一的位置折角”“往漏斗里放入8分满的糯米,再盖好上面的粽叶”……不一会,又有两名市民加入,为外国友人担任翻译、帮忙扎粽子绳。
“粽子很好吃,包起来却不容易。”来自德国的Saskia在曹先生指导下,努力将粽叶折成漏斗状。放馅料时,她在红枣和咸蛋黄中犹豫了片刻。“我尝过咸蛋黄月饼,挺好吃的,这次也放点咸蛋黄吧。”说着,她放上了一个咸蛋黄、一片五花肉,又铺了一些糯米,随后合上粽叶,用绳子紧紧捆了8圈,包出了一个迷你版枕头粽。
Saskia是上海大学的留学生,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有个好朋友还加入了学校的龙舟队,无论香囊、粽子还是龙舟,都体现了端午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魅力。”
在包粽子体验区,一波又一波老外驻足体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欢聚一堂,一边包粽子,一边探讨粽子的口味、烹饪方式,过上一个中国的端午节。
集市另一边,数十位身穿汉服的外国友人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太酷了!在上海住了四年,这是我第一个端午节,也是我第一次体验汉服。”来自挪威的Vetle Kosmo Movold对自己今天的装扮兴奋不已。他告诉记者,汉服不仅穿着好看,更是中国人的独特制衣智慧与美学特色的体现。他很希望去了解汉服背后的文化理念,读懂古老的文明。
“这个市集非常好玩,我先体验汉服,再学几招‘中国功夫’,最后学包粽子。”一位加拿大学生说。
昨天,近20家上海优质文旅企事业单位参加市集,向国际友人推介文博演出、文旅品牌、旅游景区目的地和便捷出游攻略,并提供许多优惠产品和免费福利。
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