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峰
“笨手机”一词近日上了微博热搜。
据外媒报道,在欧美地区,一股崇尚“笨手机”的潮流正悄然兴起。所谓“笨手机”,指的是那些功能简单、只能满足基本通讯需求的手机,与目前大多数人使用的智能手机相比,多少显得有些“笨拙”。
选择“笨手机”,是为了减少看屏幕时间、避免沉迷社交媒体,不少父母不仅为孩子买,也为自己和其他家人购买。一些商家也推出了外形时髦、但操作界面无聊的手机:没有图标,只有文字,只能显示两种颜色和两种字体;可安装有限的应用软件,比如打车软件,但不包括社交媒体软件。
“笨手机”代表简单、纯粹、健康的生活:没有过多的功能分散注意力,不会被各种推送和通知打扰,不会长时间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网络社交平台,也能避免眼睛疲劳、颈椎疼痛等健康问题。“笨手机”还承载着美好回忆。很多人的第一部手机就是“笨手机”,只能用来打电话、发短信,偶尔玩玩贪吃蛇或俄罗斯方块,但它见证了人们过去岁月里的那些简单快乐,那些懵懂时光。
在一些人看来,“笨手机”的兴起是对当下社交网络入侵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思。但如果再反过来思考,随着科技进步,时代变迁,当下的智能手机,又何尝不会成为未来的“笨手机”呢?
所以说,相比重拾“笨手机”,我们更应审视的是人与科技的关系:要合理利用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避免生活被科技所裹挟;要更加重视科技发展背后不变的那些东西,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美好,重新感受生活最本真的模样,从而找到一种平衡,既享受科技带来的进步,又保持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