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历久弥新 高手出自民间 展现普通人的奥林匹克精神
第11版:文体新闻/体育 2024-06-24

历久弥新

奥运冠军、上海市乒乓球协会副秘书长阎森第一次来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乒乓球公开赛,他就被热烈的乒乓氛围深深打动。

沪上知名主持人吴四海,退休之后一直研究新的发球动作,争取每次来参赛,都能使出新的“秘密武器”。不少小时候有过功底的球友,在乒乓球器材和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依然坚持不懈地改变自己,以顺应潮流发展,以饱满的热情亮相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赛场。

阎森如今任职于中乒院,近几年主推教练员培训工作。上海的乒乓球爱好者多,比赛密集、水平高,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连年举办,对推动上海群众乒乓球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场,阎森看到了不少老面孔,他们不仅来参加教练员培训,还活跃在各个赛场提升技艺,阎森还认出了外籍友人拉严,此前曾指导过他。

从名宿徐寅生、王励勤,到众多年老的、年轻的参赛者,为什么将参加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作为自己的一项传统?这就不得不再说一说办赛的历史。

2005年,第48届世乒赛在上海举行。为提高广大市民对世乒赛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在2005年新春之际,世乒赛筹委会、新民晚报社和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决定联合举办第一届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赛事的成功举办,在上海市民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上海是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摇篮,诞生了诸多世界冠军,乒乓球爱好者占市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对于他们而言,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这项赛事的发展、壮大历程,也是一部乒乓球运动个人发展史,每位都留下了一段段回味无穷的记忆。

快乐乒乓球、新民朋友圈。这个圈子,越来越大,这些故事,越来越多、历久弥新。 陶邢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