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2020年)
《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2004年)
《中国·最美的书20年图集》
《观照——栖居的哲学》(2019年)
《浮生六记》(2021年)
《方寸洞天》(2004年)
《千古霓裳:汉服穿着文化》(2023年)
走过20年的上海书展明天就将再次拉开帷幕,与书展同龄的“中国最美的书”评选也将迎来第21届。20年前,首届上海书展筹备阶段,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将16本“中国设计”的美书送往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参与评选,这是全球书籍装帧设计的最高荣誉,最终,设计师张志伟作品《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获得唯一金奖,为中国图书设计师赢得开门红。
于是,首届上海书展组委会与首届“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同时成立,一支队伍两块招牌,为中国读者甄选“最美的书”。20年来,上海书展与“中国最美的书”相伴相生,成为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两张文化名片。
一张奖状
2004年,首届上海书展举办期间,多位评委在首届上海书展现场“勘验”,结合报名图书最终筛选出24本,正式代表中国角逐2005年“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和上海书展结缘的中国图书设计,由此走上了“一路向美”的快车道,书籍设计师从出版环节中独立为图书生产的重要一环,20年来,诸多好书美书陆续上架,令读者爱不释手,起源正是上海书展。
昨夜,设计师张志伟通过新民晚报向“上海书展·中国最美的书”组委会再一次致敬。作为一名中国图书设计的元老,目前他担任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他说,当年获奖之时,他在出版社担任图书编辑,而今,多位门下弟子的作品也荣获“中国最美的书”荣誉,甚至有作品斩获“世界最美的书”银奖。图书设计已是这所高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张志伟回忆,上海书展当年给了他一张红色奖状,证明是中国最美的书获得者。他起初没有在意,过了几个月,听说作品在德国夺魁,传递喜讯的是上海书展图书发行部工作人员,“我又惊又喜。”当时其他全国图书装帧奖项寥寥,上海书展和“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将这部《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送选欧洲,改变了他的创作人生。获奖后的张志伟成了图书出版设计师的榜样,诸多设计者加入赛道,次年投稿数量涨了一倍。在张志伟看来,上海书展和上海出版界搭建平台,正是全国图书设计师群体渴求的奖项——“中国最美的书”凝聚了中国图书设计新成果,并在上海书展上与读者见面,这成为了20年上海书展的看点之一,他会鼓励学生们去上海书展汲取营养。
多年之后的今天,全国书店上架的图书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中国图书设计创新求美的理念已蔚然成风,起源上海辐射全国的“上海书展·中国最美的书”,影响力足见无远弗届。
一个创新
20年前,上海书展在创立之初,就设立了品牌“中国最美的书”评选,这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创举,为这一行当抬高了“门槛”。
当时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陈楠设计出图书《方寸洞天》《天虫》和《上海FASHION》,在强手如林中“突出重围”,顺利入围,标志着上海新生代书籍设计者正走向成熟。“中国最美的书”得主陈楠认为,评选改变了自己的职业人生。图书设计解放了书籍的生产力,在内容之外,还要以美感感染读者,图书美编也不局限于画封面。本不起眼的美术编辑岗位是可以晋级为一份终生事业,在视觉传达领域,中国也可以出产享誉世界的大牌设计师。
20年来,陈楠从未“缺席”过一届的“上海书展”,每年至少有1本设计的图书作品在上海书展里和读者见面,“全勤”让这位从该平台成长起来的上海设计师很骄傲。今年她的新书作品《上海月份牌画家图典》(上海人美社出版)将在上海书展首发。
诸多受访的中国图书设计师都非常认可上海的此项贡献,点赞它给设计师们带去了职业的前途和荣誉,因为“上海书展·中国最美的书”评选,理念超前、和国际同频,对图书销售也有催化。
与此同时,在线下可以面对面地看到那么多实体图书,这意味着,每年的上海书展必是中国图书设计师的聚会之地,也是学习交流的课堂。
一种交流
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主编的《中国·最美的书20年图集》一书今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首印的1500本图书在本届上海书展开幕之前,已被全部预订,购买者是五湖四海的设计同道、高校师生。
该书的设计师、“中国最美的书”得主张国樑表示,很高兴看到“上海书展和中国最美的书”搭建的评选平台让设计师们走到了前台。图书设计师需要具备创意加设计的职能,成为文本的二度创作者,他不是仅仅像美编一样仅参与排版,图书设计师有权加工、梳理逻辑、提高视觉传达的效率,在出版链上拥有了话语权。
据悉,20年以来,中国设计师们屡次冲击最高奖项,斩获颇丰,一共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称号23次。从零起步至今,中国获奖数量高居世界第4,获奖总和超过了日本、法国和美国等传统设计强国。在此期间,中国图书设计理念、印刷工艺和材料产业都有了激变,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华文化的新风貌。来自世界各地的书籍设计师们也在历届上海书展期间访问上海,在书展现场与中国同道交流理念。
时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祝君波回忆:“2004年首届上海书展时,局长孙颙同志让我在东一馆底层前厅举办首次‘中国最美的书’展出。”当年3月,首届16本中国最美的书在莱比锡书展比赛,“梅兰芳”获了金奖,借这股东风首次在书展亮相,介绍“世界最美的书”和“中国最美的书”,吸引了读者和出版人。从此年起中国最美的书多年都在上海书展举办展览、年度颁奖典礼、论坛,成为中国书籍设计师的嘉年华。德国、荷兰、芬兰、瑞典等世界书籍设计领先的国家都来上海书展展出所在国的最美的书并派来设计师交流。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主席黑塞女士也来书展考察,对上海书展评价很高。
在未来,通过“上海书展·中国最美的书”的主办方,还将面向全国继续甄选“最美的书”,它们将代表中国图书的设计门面漂洋过海,向世界传播中国美学和中国自信。而在20年中沉淀下来的所有“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471种,在今年3月被上海图书馆全部收藏。据悉,在不久的将来,这批图书将继续在全国各地巡展,还计划到访中国香港与当地读者见面。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