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当一段历史不再沉没 当一个女人决心出走 中秋档以近4亿元票房收官
第12版:文体新闻 2024-09-18

当一段历史不再沉没

◆ 赵 玥

就这样闯入一段历史,在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里。在圈内圈外的疾呼与包场“打捞”中,这部电影在上映近两周后,票房终于突破1600万元。

里斯本丸事件发生在中国“家门口”,但却在长达80年的时间里被历史尘封、被世界遗忘。70岁的“新人”导演方励说,如果不抓紧把这段历史搬上银幕,他就是历史的罪人。在这个意义上,电影《里斯本丸沉没》不仅仅是一部影片,更是一种历史的抢救。

电影《里斯本丸沉没》讲述了二战期间发生在中国东极岛海域的里斯本丸沉船事件。这艘载有1816名盟军战俘的日军船只被美军潜艇击沉,然而真正震撼人心的是,这场海难背后的善意:200多名中国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384名盟军战俘。这部影片不仅重现了那段被遗忘的历史,更通过影像将中国渔民的英勇义举传递给世界。

8年里,为了寻找这艘沉船,方励变卖三套房产,欠债3000万元,如今租房居住。他的执着和坚持,正是为了让这段历史通过影像再次浮现,为更多观众所知晓。影片不仅呈现了战争的残酷,更让观众意识到,历史中那些被忽视的声音和面孔同样值得铭记。

电影将高光处放在了东极岛渔民的救援行动上,着墨不多,甚至出场非常靠后,却举重若轻。这些中国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数百名异国战俘。战争是黑暗的,但这些渔民成了那道光。在惨烈的战争背景下,这些平凡人的善行令人动容,他们不仅拯救了生命,更传递出无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善意,正如影片中展现的那样,被慢慢打捞上来,成为影片最温暖和动人的部分。

战争带来痛苦与伤害,而人类间的善意与共情成为强大的救赎力量。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剧组不仅采访了战俘后代,忠实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还带领这些老人与父辈的遗骸告别。影片最后一幕,是暮年之际的子女在沉船上方30米处的海面,向逝去的父亲告别的场景。甚至片尾的字幕,也成了一座数字化的纪念碑,所有人的名字伴随着片尾曲滚动展现出来。这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联系,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诠释。

看这部影片之前,很多人会想到诺兰的电影《敦刻尔克》,英国平民冒着生命危险营救自己的士兵,而在《里斯本丸沉没》中,中国渔民救援的对象并非同胞,而是外国战俘。这种超越国界的善举,凸显了人与人之间深层次的情感纽带。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中的善意依旧有着耀眼光芒。

战争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可能成为命运的牺牲品,然而人类的共情与互助却能让我们在绝境中找到希望。电影不仅仅是娱乐,它更是一种传递历史、引发思考的媒介。方励拍摄《里斯本丸沉没》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沉船的真相浮出水面”。《里斯本丸沉没》通过影像打捞起的不仅仅是那艘沉船,还有那些埋藏在海底的历史和善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