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广告 “胜者三件套”一个不落 上海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今晚启幕
第6版:文体新闻/广告 2024-10-01
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

上海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今晚启幕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于10月1日至11月23日在沪举办。今晚,上海京剧院“京昆群英会”京剧演唱会、上海民族乐团《国乐咏中华》音乐会率先上演。

本次展演是一次艺术的盛会,20部舞台艺术作品包括入选由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主办的“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昆剧《牡丹亭》、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杂技剧《战上海》等。

1

“两创”精神激荡时代交响

此次舞台艺术展演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上海歌舞团历时3年打造的舞剧《李清照》,聚焦“一代词宗”李清照,力求通过舞蹈语言,道出其诗词的神韵,挖掘她的内心世界,展现她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舞剧生动再现宋代的日常风貌及宋代文化的美学特质,充满江南文化的诗性美感。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亭》。”上海昆剧团打造的全本55出《牡丹亭》探本溯源,以今人视角,讲古典精粹。作品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极致爱情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现,让爱情、理想与现实相碰撞,提升了作品的现实意义,体现了丰厚的人文艺术价值。而“五班三代”的强大演出阵容更是让人期待。

舞台剧《繁花》、音乐剧《爱情神话》、上海话版话剧《长恨歌》相继接力,掀起阵阵沪语风潮。三部融合海派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审美的作品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也凸显上海独特的文化符号,彰显包容、开放、创新的精神。海派文化的内涵,通过这些作品的呈现,不仅与全球文化对话,更在现代语境下重新焕发生机。

2

红色经典联结历史未来

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盛演60年的芭蕾舞剧《白毛女》、传唱至今的沪剧《芦荡火种》,还有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杂技剧《战上海》、沪剧《陈毅在上海》、现代京剧《龙潭英杰》等,它们不仅传承了革命精神,也将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与人民同心同行的光辉历程。

《永不消逝的电波》开拓舞剧创新表达,自2018年首演以来,该剧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超650场巡演。作品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原创,以其卓越的舞台表现力和深刻的情感共鸣,成为新时代红色文艺典范。

通过杂技讲述红色故事的《战上海》,表现了上海解放初期的历史风云。杂技演员用精湛的技艺演绎革命历史,再现解放军战士浴血奋战的场景,让这一红色主题作品充满艺术张力。

今年是芭蕾舞剧《白毛女》诞生60周年。60年前,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白毛女》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芭蕾从无到有的突破,它是最早以“芭蕾”这一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芭蕾舞剧之一。剧中借鉴大量的民族民间舞、传统戏曲以及武术等素材,将现实与浪漫完美结合。

此次展演作品,充分体现了上海文艺创作扎根人民生活、紧贴时代脉搏的特点。上海作为文化自信的标杆城市,在推动文艺创新和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将继续走在时代的前沿,与人民同心,向未来迈进。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