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3日 星期日
故乡月 底气 余家坡的年货 化身“墨块”,讲中国故事 琉森流年 保持与这时代的距离
第12版:夜光杯 2025-01-20

化身“墨块”,讲中国故事

崔莹

上世纪20年代,一位在中国生活了五六年的德国作家对这片土地怀抱深深的热爱。他“化身”成一块敏锐的墨条,穿梭于时光与记忆之间,或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感娓娓道来。这正是我眼前这本书的内容——库尔特·威斯,1929年出版的插画书《中国墨条》。

墨条描述笔筒上刻画的老虎和乌龟的故事: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伸出锋利的爪子按住乌龟的背,可乌龟泰然自若,将头和四肢缩进坚硬的壳里,让老虎无计可施。老虎自以为耐心非凡,在一旁守了三天三夜,乌龟却始终岿然不动。最终,老虎悻悻而去。这则寓言透露出中国古老的智慧: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墨条出现在元代画家高克恭的桌子上。高克恭把它的脚轻轻蘸入冷水,在砚台上慢慢研磨。随后,他提起毛笔,画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竹子。画作完成后,高克恭和友人畅饮至酣。酒兴将尽时,他拿出一幅画卷,竟是7世纪中国画圣吴道子的杰作。墨条随吴道子的画穿越至唐朝,目睹了画圣画驴的传奇:某夜,吴道子投宿寺庙,却遭冷遇。气愤之下,他在庙院墙上画了一头驴。翌日清晨,和尚们发现这头驴竟然活了,并将院子踢得乱七八糟。和尚们连忙追赶吴道子,请求他回来擦去画作。吴道子提出条件:要用大轿将他抬回寺庙,并奉为上宾。

墨条介绍“万岁”一词的深意:并非指皇帝真的能活万年,而是一种祝愿。墨条感叹长江边的纤夫虽穷但怡然自得……除了生动的文字,《中国墨条》一书中也有作者威斯画的插画。一个色彩斑斓、充满智慧与趣味的中国画卷尽收书中。

威斯是20世纪最多产、最具才华的儿童作家、插画师之一。他于1887年出生于德国明登。然而,他并未学习艺术,而是被送到汉堡学习进出口贸易。1909年,22岁的库尔特·威斯抵达中国。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他在中国旅行、经商,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中文。随着一战的爆发,1914年,威斯被日本人俘虏,并移交给英国人。他作为战俘先在香港待了一年,又在澳大利亚待了四年。澳大利亚的风景和动物深深地打动了威斯,他在这里喜欢上了写作和画画。1919年,威斯带着满满的速写本回到德国。没多久,他于1923年前往巴西。1927年,威斯移民美国,后在美国的《科利尔周刊》工作。1929年,他的职业生涯全面开花。他为菲利克斯·萨尔腾的经典作品《小鹿斑比》绘制了插图,这本书也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1929年,他首次作为作者出版了《袋鼠卡鲁》和《中国墨块》。他在1946年凭《你也可以写中文》获得了凯迪克荣誉奖。

1974年5月27日,库尔特·威斯在新泽西州金伍德镇的艾德尔去世,享年87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