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缅甸强震致三千余人死亡 联合国呼吁加大资金支持 美国这场“豪赌”反噬自身伤害世界 法官一致同意  尹锡悦被罢免 尹锡悦下台  韩政坛“余震”难平
第5版:国际新闻 2025-04-04
弹劾案虽尘埃落定 朝野斗争仍将持续

尹锡悦下台 韩政坛“余震”难平

首尔民众在韩国宪法法院附近观看总统弹劾案宣判电视直播 新华社 发

历经111天,韩国总统弹劾案今天终见分晓。

韩国宪法法院4日宣判罢免尹锡悦的总统职务,这不仅将对韩国内政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东北亚地区形势。

判决晚于预期

韩国国会去年12月14日通过弹劾动议案,韩国宪法法院审理此案已逾百日,审理时间超过卢武铉弹劾案和朴槿惠弹劾案。

此前外界普遍预测3月14日宣判的可能性最大,主要依据是历史先例。卢武铉弹劾案自庭审结束至宣判总共评议14天,而朴槿惠弹劾案总共耗时11天。尹锡悦弹劾案2月25日已结束庭审,对标先例,判决已有拖延。

宪法法院的审理周期远超外界预期,背后缘由有两方面:一是法律博弈的复杂性。尹锡悦本人是检察总长出身,熟悉法律,不断向宪法法院提出程序性问题。尤其是尹锡悦成功获释后,其辩护团队更具进攻性。二是社会压力的传导。尹锡悦本人不断呼吁支持者团结斗争,抗议烈度超过朴槿惠时期,反对弹劾民意一度超过四成。

为避免社会矛盾加剧,防止出现任何漏洞,宪法法院力争8名法官就判决达成高度共识,进而拉长了评议周期。

阵营对立加剧

弹劾案虽尘埃落定,但尹锡悦本人及夫人金建希面临的一系列指控才刚刚开始,这些将持续加剧韩国社会的政治斗争和阵营对立。

首先是保守阵营的反扑风险。宪法法院一审终审制虽阻断了法律救济渠道,但尹锡悦支持者可能通过街头示威、暴力冲突等手段宣泄不满,加剧社会动荡。此前首尔西部地方法院遭冲击、共同民主党的政治人物受到暗杀威胁等事件已显露端倪。

其次是大选激化朝野对立。宪法规定,总统缺位时须在60天内举行大选,在未来两个月内,韩国政治对立将进一步加剧。此次大选将围绕“弹劾正当性”展开攻防。共同民主党凭借弹劾案占据道义高地,其党首李在明则是总统热门人选;而国民力量党因未能及时与尹锡悦切割而陷入被动。选战白热化或使韩国朝野政治对立达至顶点。

最后是韩国政坛面临政策清算与改革斗争。如果共同民主党执政,很可能打着清除“内乱”残余的旗号,并利用国会多数席位优势,大力推动司法清算与政治改革,这又势必触及保守势力利益。双方矛盾可能从选举延伸至政策领域,进一步固化阵营对立。

影响地缘格局

韩国的内政剧变将对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不小影响,可能会成为东北亚战略平衡调整的“催化剂”。

首先是双边关系的“再校准”。尹锡悦政府“价值观外交”导致韩国过度倾向美日同盟,与中俄朝关系紧张。韩国新政府可能基于多重考虑而采取务实路线,缓和与周边国家摩擦,调整在诸多热点问题上的态度。

其次,可能带来多边合作的新契机。尹锡悦执政时期,韩国过于重视美日韩“准同盟化”,挤压了中日韩合作空间。鉴于美国特朗普政府频繁通过关税、安全保护费等措施对韩施压,韩国新政权或平衡三方关系,借机加强中日韩合作,审慎应对美国压力。

最后,地区阵营对抗可能趋于缓和。韩国曾以“北方政策”成功缓解冷战遗留的对抗,但近几年却密切追随美国的“新冷战”政策,致使东北亚呈现出对抗态势。如果韩国重归务实外交,或可弱化地区阵营对立,为东北亚局势注入缓和因素。

詹德斌(作者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上海市朝鲜半岛研究会副会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