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媒体看新城”松江专场采访活动上获悉,2024年,松江新城在产城融合、功能完备、民生服务等领域实现突破进展。松江新城规上工业企业达1718家,连续三年全市居首。
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松江新城以产业引领、增强城市吸引力为核心,明确四大聚焦方向、八大专项行动和三十项具体任务,致力将松江新城打造成为现代化新城建设样板区……跟随“媒体看新城”采访团,记者走进松江枢纽、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中山幸福里等点位,试图破译这个现代化新城的发展密码。
打造“价值枢纽”
去年12月,松江枢纽同沪苏湖铁路同步建成并投入使用。9台23线的车站规模让它成为苏湖高铁沿线体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车站,通达长三角区域80%以上的主要城市。车站南侧9万平方米的服务中心也装修一新,未来将成为联动文旅商体展的“城市客厅”。
“作为‘五个新城’中唯一的复式交通枢纽,上海松江站将实现从‘流量门户’向‘价值枢纽’跃迁。当前,松江区正加快编制松江枢纽核心区产业专项规划,推动G60科创走廊与松江枢纽片区联动发展。”松江区负责人说。未来,松江枢纽城市“首站”功能将持续强化,构建一站式服务功能。目前,站内正建设新城规划展示馆,打造“招商就到枢纽来”品牌。
做强核心产业
走进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厦一楼展示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科学仪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最新科技产品。作为清华大学与上海“市校合作”标杆项目,园区已建成37万平方米科创载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百家。通过构建“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平台”“智能制造创新联合体”等特色载体,联动36家成员单位推动产学研协同,园区实现国家级孵化器连续三年获评A类,孵化出英众科技等明星企业……
“园区三百多家企业,有相当比例的‘老总’住在松江新城”,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副总经理张延军告诉记者,上海及松江区的人才和创业政策犹如磁石,为园区引得四方英才汇聚。
据悉,2025年,松江区将围绕“2+7”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能源设施和仪器仪表赛道,编制专项图谱,“一赛道一专班”推动正泰电源光储一体化基地等项目建设。同时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校与产业融合、成果转化。
加强民生供给
截至2024年底,松江新城实有人口达到84.6万人,净增2.79万人,增幅达到3.4%,人口规模增量增幅在五个新城中均排名第一。是什么让这么多人来到松江安居?
在中山幸福里(中山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一派热闹景象。健身房内,居民们挥汗如雨;小型影院外,居民们有序排队打卡;社区卫生室里,医生正耐心细致地为居民配药问诊;图书角内,居民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里还有社区食堂、日间照料中心、摄影工作室、烘焙教室……中山幸福里是松江区首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示范项目,3900平方米空间整合了党群服务、为老服务、社区医疗、文化教育等功能,这样的好地方,正在这座新城遍地开花。
2025年,松江新城还有一批民生好事正在路上。教育方面,今年将完成松江二中改扩建、启用华东政法大学附属高中,开工建设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松江分校,进一步增加优质学位供应;医疗方面,将推进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松江分院开工,完成市一南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松江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提升新城医疗服务能级;住房方面,新城年内新增建设筹措2000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和400个宿舍型租赁住房床位供应;生态方面,松江新城将继续落实新城绿环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本报记者 曹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