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从填充到再生,探索抗衰老医学密码 百日咳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加速免疫”持久防护 肝癌防治新突破:从“癌王”到可治之症 普及吸入治疗 推动哮喘全病程规范化管理
第15版:康健园 2025-05-06

普及吸入治疗 推动哮喘全病程规范化管理

扫码看短视频专家谈哮喘防治

今天是第27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让吸入治疗惠及所有哮喘患者”,突显吸入治疗在哮喘全病程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推进吸入抗炎药物的普及,吸入疗法需要足量足疗程,帮助患者规范抗炎、有效控喘。

哮喘,全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典型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或胸闷,且常在夜间和清晨加重,发作具有随机性。急性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气道痉挛,甚至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临床上还存在一些隐匿性哮喘,如“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持续性咳嗽,由于没有典型的喘息等症状,临床上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延误诊断。大约五成以上的哮喘患者病情控制不佳,反复发作。若未及时干预,轻中度哮喘还可能演变为重度哮喘,增加致残和死亡的风险,进而导致气道重塑,肺功能发生不可逆损害,甚至演变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哮喘的发病与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其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是关键炎症效应细胞,堪称气道内的“破坏分子”。当其数量异常增高时,可诱导炎症和/或组织损伤,破坏气道上皮细胞完整性,使其出现损伤、脱落,诱发气道炎症反应、气道高反应性,长期不被控制则会引起气道重塑,致使哮喘出现频繁急性发作等控制不佳的情况。因此,抗炎治疗成为控制哮喘症状、预防急性发作的关键措施。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是哮喘抗炎治疗中的黄金组合。

目前公众对哮喘的认知大多停留在“症状缓解即康复”的观念上,许多患者存在随意减量、停药现象,导致炎症长期得不到控制。其实,哮喘的抗炎治疗必须持续且规范,坚持“足量、足疗程、全病程”的原则,才能真正实现疾病的长期控制。

尽管大部分哮喘患者通过长期规范的吸入激素治疗能够控制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病情控制不佳,反复急性发作。近年来,针对嗜酸性粒细胞(EOS)等关键炎症细胞的创新型生物制剂,为难治性哮喘患者开辟了精准治疗的新路径。与轻中度哮喘相比,重度哮喘的气道炎症更为剧烈,部分生物制剂通过靶向抑制EOS活化及其炎症介质释放,能够显著减少急性发作频次,改善肺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期发布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首次明确提出“临床治愈”的概念,即患者在连续一年及以上无哮喘症状、无急性发作,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且无需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这标志着我国哮喘防治目标正从“症状缓解”向“临床治愈”迈进。得益于生物制剂等创新疗法的不断推进,重度哮喘患者终于有望摆脱反复发作,增强了重拾正常生活的信心,也让医生对实现哮喘“可控、可治、可愈”的信念更加坚定。为了提升先进治疗方案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亟待创新生物制剂的医保准入与覆盖,减轻患者的疾病与经济负担。 乔闳 图 IC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