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
让南来北往的行路人读懂“笔柄千秋唤救亡” 龙美术馆打造沉浸式“红色美学课堂” 让法条“活起来”
第12版:文体新闻 2025-07-15

让南来北往的行路人读懂“笔柄千秋唤救亡”

在上海陕西南路地铁站文化长廊上,市民可以看到题为“笔柄千秋唤救亡”的主题展。展览以邹韬奋先生在抗战时期的救亡实践为脉络,通过一二·九运动、“七君子”事件等邹韬奋生平中最具代表性的抗战事件,辅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展品,展现近现代以来新闻出版与国运的深刻关联及邹韬奋在巨变时代中的使命担当与家国情怀。硝烟已散,那些珍贵的手稿、报刊、著作,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故事,传递着一位爱国者的情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先辈在白山黑水间的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端,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邹韬奋通过由他主编的《生活》周刊公开声明“与国人共赴国难”,不仅在精神上为奋起反抗的军民鼓与呼,更以实际行动勇敢战斗在民族解放第一线。

在展览的“共赴国难的爱国志士”板块,展出了邹韬奋号召热心读者捐款援助马占山将军的馆藏油画、与沈钧儒等赴江西德安前线慰劳抗战将士等历史图片,同时节选邹韬奋与一二·九运动亲历学生的书信互动,以穿越90年时光的墨迹,再现那个“华北危急”的寒冬里爱国青年与文化战士的嘹亮呐喊。

“团结御侮的民主先锋”板块通过对“七君子”事件背景、“七君子”狱中生活、各界营救等相关史料的集中展示,再叙这起无罪之“罪”,致敬先辈战而不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精神。

“救亡图存的文化战士”板块通过生活书店抗战书报墙、《抗战以来》大型仿真书等装置的设置,集中展示三十余份书报刊,呈现邹韬奋及生活书店如何凭借进步出版,将爱国和正义的种子传播,指引无数青年奔赴抗日救国的战场,鼓舞亿万抗日军民战斗到底。展览现场还展出了邹韬奋《对国事的呼吁》绝笔手迹及于病榻书写该文的油画场景。唤起民众、团结同道、死而后已,厚重笔触呈现邹韬奋不畏强暴、以文抗战的一生。

“笔柄千秋唤救亡”主题展由上海韬奋纪念馆主办,将持续至8月6日。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