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昌平路社会共享公共座椅
长宁区中山公园区域的认捐座椅
黄浦区西凌家宅路公共座椅
徐汇区汇师小学周边座椅
上海今年计划通过新建、改造、社会共享、认捐等形式继续优化提升3000处公共座椅。记者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一批亮丽、美观的公共座椅已悄然现身街头。
在徐汇区汇师小学外的转角,一组亮丽的座椅成了孩子们放学常来逛逛的角落。位置紧邻学校,对面就是商业广场,因此在视觉表达上采用了明快活泼的色彩体系,以“I love XUHUI”字母作为造型,既呼应了校园的活力氛围,又与商圈的现代气质融合。圆角的字母边缘保障了孩子的安全,玻璃钢材质的主体则能抵御气候的影响,处处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
同样,浦东新区洋泾街道结合巨野路沈家弄路街区建设,在学校和幼儿园周边也新增了供家长等候休憩的区域,放置了充满艺术感的座椅,还在椅子下增加了暖黄光的照明,为夜归的市民“点亮”了休憩的港湾。
由于有着公共属性,公共座椅在设计时对细节也是“精雕细琢”。黄浦区西凌家宅路是一条小马路,沿街是南洋风格骑楼架空柱廊,两侧西凌新村居住着4700多户居民,社区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达45%。在美丽街区改造中,居民对口袋公园“朝夕花园”的改造建议中就有一条“增加公共休憩座椅”。改造过程中,街道和设计团队与居民进行了十几轮沟通,将部分离居民区太近的座椅挪走,以免聊天声影响到居民休息。此外,座椅根据老年居民的反馈,将座椅高度比通常的设计下调了5厘米。改造后,这条街上增添了40把座椅,“老年人觉得这里不仅有休憩的座椅,也有沟通交流的渠道,美观的同时也为街区商户聚起了人气”。
一把免费座椅,也是丈量城市温度和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尺子。在今年公共休憩座椅“上新”的进程中,结合外摆、市集等消费趋势打造的社会共享公共座椅,无疑是亮点之一。在昌平路888号光明城市厨房2.0版昌平路店门口,56个座位完全对公众开放,路过的市民可以随时落座,欣赏昌平路美丽街区的风景。这里是光明城市厨房与曹家渡街道携手打造的曹家渡社区食堂,也是一个集用餐、零售、社交与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复合型公共空间。
公共座椅的“加密”,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助力。在中山公园2号门口的20路公交车终点站附近,高大的法国梧桐树下,5组绿色的环形座椅可谓“弹眼落睛”,这是法国品牌Longchamp(珑骧)与中山公园市民园艺中心(WHO花园温室)捐赠的。南昌路茂名南路路口的泰戈尔花园内的“同心椅”则由中新社上海分社捐建的。
坐在公共空间里,歇歇脚、聊聊天、看看街景,感受个体与城市的连接,这是公共座椅为每一位行人提供的“松弛感”。市绿化市容局市容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结合“美丽街区”的建设,新设了一批公共座椅,希望解决“坐得下”的问题。2021年至2024年,本市累计完成2.7万余处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的优化提升。在初步解决了“坐得下”的问题后,考虑把公共座椅视作城市的一道风景线,结合周边口袋公园、商业街区、居民区的服务功能来打造。目前,本市正准备出台公共空间设置指引导则,下一步将在全市层面上对城市家具的设置,尤其是公共座椅的设置进行进一步规范,助力打造宜居美丽创新文明的人民城市。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