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专业与安全  一样不能缺 假期前四天出入境41万人次 高原失温现场这样做:保暖补给吸氧
第4版:综合新闻 2025-10-06
“体育外卖”假期走俏申城,业内人士呼吁——

专业与安全 一样不能缺

体育独立教师小吴把这个八天假期排得满满当当——每天四节课,从早到晚穿梭于上海不同小区之间,为孩子们上门进行体适能训练,“基本上是排满了,”他笑说,“有些家庭出去旅游,但更多家长觉得假期正是‘补体育’的好时机。”

小吴口中的“补体育”,正是眼下申城兴起的“体育外卖”。然而,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专家都呼吁:教练资质参差不齐是体育外卖面临的首要问题,体育上门,专业与安全都不能少。

家长乐意下单

“体育外卖”这一服务模式主要面向3至12岁儿童及青少年,涵盖体适能基础训练、跳绳提速、篮球技能提升乃至中考体育项目专项辅导。家长通过平台或口碑推荐预约教练,教练携垫子、敏捷梯、跳绳等器材上门授课,形式灵活,价格每节在100元至400元不等。至于如何授课,小吴介绍,3至5岁幼儿在客厅即可练,小学生则需更大空间。“我一般会建议选择小区塑胶跑道或草坪。草坪软,摔了也不怕。”首次上课前,他都会和家长一起勘察小区的运动环境,“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像我这样假期接单接到手软的同行,不在少数。”小吴坦言。他毕业于安徽师大体育教育专业,曾是110米跨栏运动员,从东方体育中心培训机构起步,现为独立教师,靠口口相传积累生源。“现在不少孩子备受呵护,体质偏弱,加上观念转变,这几年,上海家长对孩子的体育培训需求越来越大。”他说。

丁女士就在为三年级的女儿找一位合适的体适能教练。“想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教练上门能让时间安排更灵活一些。”

行业需要规范

记者了解发现,并非所有从业者都具备小吴这样的专业背景。他透露,行业中一半是科班出身、有系统训练经验的教练,另一半则是通过短期培训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后入行的“新手”。

“有的家长不看证书、不问背景,只看孩子上课开不开心,一些亲和力强但专业不足的教练反而更受欢迎。”小吴坦言,这背后潜藏风险,“首先是场地选择需要专业判断,在水泥地做跳跃训练,没有专业地胶缓冲,长期如此,对脚踝、膝盖的损伤不可逆。其次课程设计是‘技术活’。体适能教学,尤其是针对低龄儿童的,看着门槛不高,但真要科学设计课程,需考虑孩子当天的情绪、体能状态,动态调整训练强度。”每节课前,小吴会主动与家长沟通,若孩子当天疲惫或情绪不佳,便会降低强度或更换训练内容。

对此,奉贤区小学体育中心组成员、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体育高级教师金春雷深有同感:“我看到不少低龄孩子被安排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并不太合适。”他强调,不同年龄的孩子,运动“处方”并不相同,比如,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肌肉力量、耐力未发育成熟,“让他们进行超出身体负荷的运动,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金春雷提到,部分具有体育专项背景的教练在培训过程中易出现侧重单一的情况。即这类教练开展体适能培训时,可能会更多关注自身专项相关的能力训练,而对体适能所需的其他综合身体素质训练有所忽略。

设立监管平台

小吴希望行业有一个政府主导的“靠谱监管平台”,一方面能让从业环境更规范,另一方面提供资金监管,家长付的钱先进第三方账户,上完课确认再结算。金春雷建议,未来可由行业建立统一联盟,实现教练资质透明化:“点开网页就能查到教练毕业于哪所院校、哪个专业及有无裁判或运动员等级,这样家长选择时更有指向性,也能‘倒查责任’,一旦发生教学事故,能迅速追溯责任。”

此外金春雷强调,运动既涉及身体锻炼,也与儿童心理成长相关。若儿童在运动中反复经历失败且未得到引导,可能会积累焦虑情绪。他提出,以体适能训练为基础,推动儿童各项身体素质全面均衡发展,是培养终身运动习惯的前提。一方面,家长不宜以短期效果为目标提出过高要求,如要求仅能完成1米跳跃的儿童达成1.5米跳跃目标,此类不科学的要求可能降低儿童对运动的兴趣;另一方面,建议家长在儿童运动时全程陪同,既可保障安全,也能为儿童提供心理层面的支持。 本报记者 马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