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苏神:每一个“0.01秒”都是一个极限
第42版:体育 2021-08-09

苏神:每一个“0.01秒”都是一个极限

王仲昀

苏炳添一战“封神”。

右图:学生时代的苏炳添。

下图:2015年8月23日,2015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百米半决赛赛况。苏炳添9.99秒进决赛创历史。

上图:2021年8月1日,2020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半决赛,苏炳添9秒83晋级决赛,中国人首次登上奥运男子百米决赛赛场。

这些0.01秒的背后,是一个伟大运动员超越人种、超越年龄、超越自我的人生故事。

记者|王仲昀“今天是一辈子最好的回忆。” 中国“飞人” 苏炳添所说的这一天,是2021年8月1日。在这一天,在日本东京新国立竞技场,不乏有各国奥运健将打破纪录。而在最受世人瞩目的男子百米“飞人大战” 中,苏炳添让无数中国人、亚洲人为之热血沸腾。

当天的东京奥运男子百米半决赛开始前,苏炳添和过去十几年一样,蹲地,等待鸣枪,起跑,一切按部就班。接下来却有些不同,他在起跑阶段迅速压制了身旁的劲敌,包括后来决赛中夺金的意大利人雅各布斯。之后的几秒时间里,他顶住冲击,冲刺过后率先过线。如他赛前所言,苏炳添把半决赛当成了决赛来跑,最终一路领先并取胜。

半决赛跑完的第一时间,已经获得第一的苏炳添知道自己创造了历史,但还在等待最终的成绩。很快,大屏幕上有了结果——9秒83 !苏炳添看到后,躺在跑道上,双手抱头,不停地发出呐喊,忘情地庆祝。9秒83是苏炳添个人最好成绩,将他送进了之后的奥运会男子百米“飞人大战”,更是新的亚洲纪录。在那一刻,9秒83不仅是黄种人第一,也超越了所有白种人,在男子百米的历史中排到第12名。在苏炳添之前的11个纪录,都是由黑种人创造。

除了竞技成绩,苏炳添在国内的关注度也在这个夜晚达到了生涯巅峰。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从初中时偶然被田径教练选中的少年开始,到奥运会赛场成为亚洲最快“飞人”,他已经为此在过去十几年中不停地疾速奔跑。他付出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坚韧,才能越跑越快,从11秒到10秒,再到9秒99、9秒91,直至突破自己的极限。

11秒72

如今苏炳添已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网友笑称他是“跑得最快的副教授”。从2009年入学至今,苏炳添在暨大完成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再到大学教授的蜕变。

然而,出生于1989年的苏炳添,在少年时期与“学霸” 无缘,反倒是因为成绩不好,想要逃避放学后的补课才选择加入学校的田径队。

刚入队时,苏炳添的表现并不起眼,前两年都没有参加任何正式比赛,只是每天跟着田径队,安静地训练一个小时。

但随着身体发育,苏炳添逐渐表现出了短跑的天赋。他初三时长到1米65,在同龄人中不出众,但在每周的测试上能跑到11.5秒左右。更重要的是,他的跑姿有着这个年龄少有的协调流畅。

当时古镇体委主管田径的总教练陈丽英记得,第一次看苏炳添跑步的印象是“步频快,自然动作很好,跑起来很轻松”。在教练的鼓励下,苏炳添开始走向正式赛道。2004年11月,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参加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正是这场比赛,改变了苏炳添接下来的人生轨迹。

苏炳添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报名了比赛,没想到放松的心态却成就了他。这个看上去毫不起眼的男孩,竟在100米比赛上以11秒72的成绩拿到了第一名,被中山市体校教练宁德宝一眼相中。由此,苏炳添开始走上专业训练的道路。

除了一开始就显现出惊人的腿部爆发力,苏炳添还有一些特质也在练习短跑之初就已经形成。在那时,苏炳添的外貌看起来虽不起眼,不张扬,但又透出少年少有的平静、镇定,做起事情来已高度自律、自觉。

哪怕在近20年后,苏炳添赛前的淡定依然清晰可见。2020东京奥运男子百米的预赛中,不少观众发现,最后10米冲刺阶段,苏炳添偏头观察同组对手的位置,被称为“苏神回头望月”。预赛结束后,苏炳添对自己的回头做出解释:“他追得我太紧了,我看了他一下,示意他,叫他别追我,给点面子行不行。”

这种镇定对于短跑选手有多重要?一项对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研究表明:短跑运动员的百米跑成绩由10.9秒提高到10秒的诸多因素中,力量的加大占12.34%,而放松能力的改善高达21.57%。

9秒99

如今,在关于苏炳添如何成为“亚洲飞人” 的故事里,“9秒99” 是无法绕过的一个“里程碑”。2015年5月31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比赛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第三名。这个成绩不但打破了当时10秒00的全国纪录,并且使得苏炳添成为正常风速下第一位进入9秒区的亚洲选手。

从那一天开始,就像武林高手千锤百炼后进入到修行的另一层境界,苏炳添的短跑生涯也有了新变化:男子百米领域一向的舆论是,跑进10秒是不可思议的世界,何况还是一个黄皮肤的亚洲人。

就在苏炳添到达这一步之前,他已经跑了很久。

在2007年进入市体校训练两年后,苏炳添顺利迈向下一个门槛——广东省田径队。

从2008年到2010年,这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初出茅庐的苏炳添开始活跃在国内各大田径比赛上。尤其是2009年,他在国内各项赛事中获得了11个冠军。苏炳添开始将目光投向奥运会。

苏炳添的第一次奥运会是在2012年伦敦,他以10秒19的成绩名列小组第三晋级半决赛,成为了中国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的选手。半决赛中,站在苏炳添旁边的是牙买加传奇博尔特。起跑前30米,苏炳添觉得自己跑得不错,甚至还稍稍领先博尔特。但很快,博尔特忽然就上来了,再接着就“不见了!”。之后动作僵掉的苏炳添,被其他人一一超过,最终跑了小组最后一名。第一次奥运之旅,为他日后决心调整自己的节奏与核心技术埋下了伏笔。

一年后,已经有过奥运经历的苏炳添渴望在世锦赛上进一步突破,然而事与愿违:2013年8月,苏炳添在莫斯科世锦赛上因为抢跑被罚下场。

那次抢跑带来的失败,却意外催促了苏炳添调整技术与节奏的决心。

2014年,苏炳添决定将原本的右脚起跑,改为左脚起跑,以此带来自己节奏上的更新。对于一名田径运动员而言,“改起跑脚” 意味着将过去职业训练积累而成的身体条件反射完全推翻,将最基本的东西全都放弃,重新再走一遍学习跑步的过程。用苏炳添自己的话说,“我们改动作,就像吃饭,从右手改到左手拿筷子一样,开始真的是非常别扭”。

2015年初在美国冬训,苏炳添一度连女选手都跑不过,只能跑10秒8。那段时间对他来说很痛苦,陷入状态和成绩低谷,甚至有了退役的念头。

但是好在苏炳添熬过了寒冬,终于迎来生涯的另一个春天。在2015年美国尤金站踏上跑道时,苏炳添仿佛突然有了一瞬间的灵感,觉得自己可以破10秒。那一次,换了左脚起跑的他,节奏非常平稳。从起跑,中途加速到冲刺,苏炳添找到了久违的流畅,此外他又感受到了一种自然而然加速的节奏,“就像飞机升空一样,越跑越快,越跑越快,腿抬得特别高”。

那一天,苏炳添成为首位男子百米跑进10秒以内的中国选手、亚洲选手。

9秒83

2016年里约奥运会,虽然苏炳添只跑出10秒08的成绩,再度止步半决赛。但这没有阻碍他不断突破自我。在2018年,苏炳添迎来职业生涯的高光时期。

当年6月23日,在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马德里站100米决赛中,他跑出9秒91并夺冠。两个月后。在8月26日的雅加达亚运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又创佳绩,以9秒92的成绩打破亚运会纪录取得冠军。

这一系列好成绩与当时苏炳添的外教兰迪密不可分。2017年底,苏炳添与恋爱多年的女友结婚后,没有跟队里去美国训练。队里也表示了理解,给苏炳添安排的是当时跳远队外教兰迪。没想到跟随兰迪训练,让他有了很多惊喜:兰迪在新的训练基础上,帮苏炳添改进了摆臂和起跑技术。

对此,苏炳添自己也表示,到达最顶尖水平后,天赋固然重要,但技术改进后产生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我们现在跑,其实都不是纯靠天赋的,都是技术,技术越磨越细。” 他在自己的论文中提到了新时代条件下中国男子100米短跑跻身世界前列的6点原因,而 “践行科学化训练理念” 排在首位。

技术改进,然后取得一系列新的突破,让苏炳添信心倍增。2018年苏炳添曾在采访中表示,黄种人的极限或许是9秒85,而他可能就是突破极限的人。

但接下来的伤病显然打乱了他的设想。2019年苏炳添腰伤复发,不得不退出亚锦赛以及全国田径锦标赛等大型赛事。等到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选手们只能关起门来自己闷头训练。这些迹象让外界难免猜测:“苏神” 巅峰已过,在30岁上再次受伤,势必会对其职业生涯造成重挫。

就连苏炳添自己,也难免心生疑虑。由于太久没有参加比赛,不再年轻的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速度会不会没有了”。所以,当32岁的苏炳添站上2020东京奥运赛场前,最大的敌人已经是年龄。

但从少年时期就养成的高度自律,在这时没有辜负苏炳添。他的教练们都表示,苏炳添是自己带过“最自觉的运动员”。苏炳添作息非常规律,晚上11点睡觉,早上7点多起床,每天还要午睡一小时,不抽烟不喝酒。

早年间,苏炳添并不盲目追求力量训练。但随着年龄增长,为了抵抗身体机能无法避免的下滑,他反倒拼命加练力量。于是观众在东京奥运赛场上看到苏炳添时,无不为他那异常粗壮的大腿肌肉而惊叹。而力量增长的结果是,昔日起跑到途中跑转换是苏炳添的弱项,现在反而成为强点。可以说,越年轻时越靠天赋拼起跑,而越到后来,越依赖自律与高质量训练。

2015年时,苏炳添已经跑出9秒99,成为当时的亚洲“飞人”。但从2015年5月尤金站的9秒99,到2018年6月22日在马德里跑出9秒91,这0.08秒的进步用了苏炳添整整三年。而从9秒91到东京奥运突破黄种人极限的9秒83,这0.08秒他又用了三年。

从中山体校追风少年到东京奥运赛场的老将,苏炳添跨越了许多个0.01秒。这些0.01秒的背后,是一个伟大运动员超越人种、超越年龄、超越自我的人生故事。“0.01秒,眨眨眼就过了,但对我来说,每一个0.01秒,都是一个极限。”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