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少年强则国家强
第25版:封面报道 2023-01-09

少年强则国家强

图解《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十四五”规划》 应琛/刘绮黎

整理 | 应琛 制图| 刘绮黎

青少年体育不是“小体育”,而是申城千家万户都重视,政府、社会、市场齐发力的“大体育”。此前,上海市体育局印发《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未来申城青少年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基本原则

1.坚持以体育人,全面发展。2.坚持体教融合,协同发展。3.坚持开放共赢,创新发展。4.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发展。

主要指标

上海青少年体育“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共4个。

“十四五”时期上海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属性 2025年

向一线运动队输送青少年运动员数量 人 预期性 ≥500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数量 个 预期性 100左右

青少年运动员注册人数 人 预期性 50000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 % 预期性 55%

发展目标

到2025年,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竞赛活动体系持续完善,青少年体育指导员队伍逐步壮大,形成与体育强国建设战略要求相吻合、与体教融合发展思路相统一、与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目标相适应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新局面。

1.

体教融合上海模式基本形成

根据新时代体教融合相关文件精神,结合上海特点,推进实施上海新一轮体教融合工作,基本形成体教融合上海模式。

2.

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青少年体育活动类型更加丰富、组织体系更加完备、场地设施更加便捷、体育指导员队伍更加壮大,青少年体育素养不断加强,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体育的氛围更加浓厚。

3.

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体系更加完善

切实办好青少年各项体育赛事,构建面向所有适龄青少年的项目丰富、层次鲜明的体育竞赛活动体系。

4.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显著提高

普通学校办训、传统体校办训、社会力量办训三种模式协同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达到100个左右。到2025年,向一线运动队输送青少年运动员不少于500人。

主要任务

1.

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水平

1.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鼓励青少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

2.推进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继续扶持推进市青少年体育协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的枢纽作用。

3.改善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为青少年提供“家门口”的运动场地。

4.壮大青少年体育指导人员队伍。推进各单项运动协会构建并完善大众教练员培训体系,鼓励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体育爱好者参与青少年体育工作。

2.

优化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效益

1.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2.提升普通学校办训效益。

3.推进各级各类体校改革。

4.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训。

5.提高青少年体育科学训练水平。

6.加强青训教练员队伍建设。

7.畅通优秀体育人才培养通道。

8.强化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

9.提高激励和保障水平。

3.

加强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建设,构建分层分类赛事平台

1.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2.提高青少年体育赛事水平。

3.打造青少年体育品牌赛事。

4.

着眼体育强国建设新要求,推动青少年“三大球”和冰雪项目发展

1.推动“三大球”普及和提高。切实加大“三大球”发展力度,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三大球”项目文化,普及推广小足球、小篮球、小排球,积极开展青少年足球、篮球、排球项目培训和竞赛活动,培养青少年对足篮排球运动的兴趣。

2.推进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到2025年,全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达到100所,校园内常年参与冰雪运动的队伍和兴趣小组达到1000支,每年青少年学生参加冰雪运动和普及培训超过100万人次。

5.

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涵养青少年体育精神

1.强化青少年体育精神培育。

2.加强青少年体育文化宣传。

3.加强青少年体育国内外交流合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