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信息 兼容南北创新格
第78版:艺术 2023-03-06

兼容南北创新格

王悦阳

龚继先作品《玉树临风》。

我的作品没有什么鸿篇巨制,只是随心所欲,画点小玩意儿,自觉十分开心,仅此而已。

撰稿|王悦阳

走进耄耋之年的海上花鸟画大家龚继先先生画室“半闲草堂”,顿感满目清新。墙上贴着刚完成的一幅幅花鸟佳作,则带给人赏心悦目之感。水墨清新,指墨清雅,工笔细腻,小品灵动……这些作品讲气韵、讲意境、讲章法、讲格调、讲笔墨,严谨中透着灵气,成熟中不乏洒脱,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同时,将文人气息嫁接时代精神,颇具一格。在他的大画案上,则堆满了毛笔、书籍、卷轴等,却丝毫不乱。属兔的龚老师欣逢84岁本命年,一尘不染,翰墨飘香的画室,在当今热热闹闹的海上画坛,显得格外儒雅温馨清净。

熟悉龚继先的人都知道,老先生特别擅长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先后师从著名画家李苦禅、李可染、叶浅予、王雪涛、郭味蕖、田世光诸先生,早年打下了扎实的笔墨基础。1963年毕业分配到上海工作后,又得著名画家谢稚柳、唐云、陆俨少、陈佩秋等先生指导,笔墨修炼之余,研究古代书画鉴定,过目国内公私收藏晋唐以来书画真迹近万件,对中国画有系统的研究和较高的鉴赏能力,并对中国美术史论有深入研究,曾历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美编、副总编辑、总编辑,并长期主编《艺苑掇英》丛刊,通过图版和文字,系统介绍海内外公私藏家的中国古代字画精品,在美术界产生重大影响。然而,无论头衔有多大,资历有多深,龚继先始终保持着淳朴的艺术家本色,出生于北京的他至今不改一口纯正的“京片儿”,偶尔夹杂着几句上海话,则证明了自己生命中三分之二的时光,在上海这座城市度过,恰如龚先生自己所评述的那样——“南北结合、南腔北调”。

“我的作品没有什么鸿篇巨制,只是随心所欲,画点小玩意儿,自觉十分开心,仅此而已。”说起自己的花鸟画艺术,龚继先微笑着说道,“我坚信花鸟画‘能自娱,方能娱人’的道理。在不断研究古今名家及当代同道的长处时,不与人争高下,兴之所至,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一天春色可以寄于数点桃花,二三水鸟启示着自然的无限生机,在一花一鸟中,我们可以有无穷发现。艺无止境,过去的就过去了,至于以后如何还是个未知数,不去想它。我把创作过程当成一种磨练和一种享受。”

在图式创新盛行的当代中国画坛,对于笔墨的追求往往变得不再重要。而龚继先的选择却恰恰相反,在花鸟大写意的领域内特别讲究笔墨的变化生发。为充分表现心中的笔墨之道,他更大量运用不同性能的纸张营造不同的笔墨效果,如用生纸所画《泼墨荷花》,行笔如风,截玉断金,墨色沉重苍润,极得吴昌硕“画气不画形”的金石意趣;而以浆纸所画《荷塘蛙鼓》,破墨如生,将烂漫华滋的意趣推向极致;而以熟纸所作《瓶莲》,则用破墨法借材质独有的透明感强化水墨的流动与渗化,大有青藤神韵。从艺近七十年来,龚继先的花鸟画艺术,面目众多,手法多样,气格清新。在他的追求中,花鸟画第一个追求的是“简”,第二个是“静”,第三个是“厚”。他喜欢在空白上讲究虚实,大虚大实,虚实相生,因此所体现出来的气息也是儒雅敦厚的。

而一个“厚”字,体现了龚继先艺术追求的深度与难度。在他看来,所谓画得墨厚,颜色厚,其实关键是用笔,而不是墨汁、颜色浓淡的问题。用笔要自然、厚实。“古人所谓‘用墨如油’,就是指笔墨的厚度,但它又是统一的,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你就要自己去追求、实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