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中国在《诗经》那个年代里,就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那样对甜味的记载,欧洲对于人工制造甜味的开发要晚许多,渴望度也更高。
400多年前的某位英国女君王,画像每幅均含不露齿。背后有个秘密:此王极为嗜甜且卫生不佳以致满口黑牙,从未有露齿像出现。这恰是欧洲宫廷当年黑牙遍地的生动写照,因为不产糖的欧洲只有贵族才吃得起糖,黑牙就成了贵族的特征。当时普通工人一年最多赚2英镑,而一瓶蜂蜜贵达3英镑,海外进口的蔗糖甜度更高价格更贵,以至后人写《拉丁美洲史稿》时说:“蔗糖在18世纪经济中所占据的地位,就如钢铁在19世纪,石油在20世纪所占据的地位一样。”嗜甜,成了欧美影响到今天的习俗,西餐最后那道甜点总是甜得发腻。
吃糖可以瞬间增加能量令人振奋,当然也就容易热量过剩带来肥胖以及种种不利,于是“代糖”出现了。最著名的,就是阿斯巴甜。
1965年12月,某位美国科学家在合成化合物时,有水状中间体溅到手上后,他舔了一下,发现是与蔗糖接近的甜味,阿斯巴甜就这样被发现了。阿斯巴甜清爽适口,甜感类似蔗糖,甜度大约是蔗糖的180—220倍,热量极低,溶解度高,不会带来龋齿,常温下为白色粉末状,这就让它很容易成为食糖的替代物。
从1981年起,阿斯巴甜迅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有90多个国家先后批准可以使用,这得益于它很好的相容性。阿斯巴甜与碳水化合物型甜味剂比如蔗糖、果糖或葡萄糖混合时,热量大幅下降而甜味却没有变化,很受当代人欢迎。当阿斯巴甜与强力甜味剂比如糖精、甜蜜素、安赛蜜或甜菊糖混合使用时,产品有时略带苦涩味,这可以通过加大阿斯巴甜的比例来改善,比例越大口感越好。
在饮料巨头相继推出无糖可乐(人工甜味剂为阿斯巴甜和安赛蜜)的引领下,食品饮料行业的减糖化趋势风靡全球。根据我国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的规定,甜蜜素、麦芽糖醇和阿斯巴甜等作为甜味剂,可以用于面包、糕点、饼干、饮料、调味品等食品中。
伴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带来的化合物增多,这些化合物的安全性同样越来越多受到关注,阿斯巴甜也不例外。对阿斯巴甜的疑问,主要侧重于阿斯巴甜的代谢产物之一苯丙氨酸,在通过血—脑屏障时可能与其他大分子的中性氨基酸竞争,改变脑部原有氨基酸比值,进而干扰神经递质的传递,以及过高的摄入对机体的影响。但许多数据都是在超乎常用量极高的状态下可能出现的情况,不具有明显指向性意义,这与很多食物摄入超过一定量后均会产生不利影响情况类似。
最新质疑来自于6月29日的一则消息,引起了轩然大波。有媒介引用某著名通讯社消息说,知情人士透露,世界上最常见的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或于今年7月被世卫组织下属研究机构首次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世卫组织回应媒体询问时则称,将于7月14日就这一话题发表相关内容,但未透露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使得疑问久久不愿散去。
国际饮料协会理事会6月29日随即发布《泄露的阿斯巴甜意见具有误导性,正在进行更全面的审查》文件,提到该会执行主任表示,泄露的有关阿斯巴甜消息与数十年来高质量的科学证据相矛盾,可能误导消费者。国际饮料协会理事会仍然对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充满信心,期待对阿斯巴甜更广泛、更全面的食品安全审查。
随着阿斯巴甜最新消息的发酵,一些饮料公司纷纷表态称自己产品不含阿斯巴甜,当然更多厂商则说明使用阿斯巴甜均合乎规定。不少厂商特意说明,安赛蜜、阿斯巴甜等高倍人工甜味剂的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甜价比更具优势,且与蔗糖比较,相同甜度下提供的热量非常低。
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讨论一直会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也始终在进行,新的发现推测层出不穷,一切当然以科学结论为准。且看7月14日会怎么说。
朱国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