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印度电影里的女人
第51版:环球 2024-09-16

印度电影里的女人

阙政/刘绮黎

整理|阙政 制图| 刘绮黎

01

《因果报应》(2024)

在一场交通意外中,一个铁皮垃圾桶救了女婴一命。女婴成年后,家里遭遇抢劫,父亲去警察局报案,称这个被家人视作珍宝的垃圾桶被窃,找不回来他绝不离开……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真相逐渐露出水面。一个强奸别人妻女的人,也可以同时在自己的家庭中扮演好丈夫、好父亲吗?

02

《以火书写》(2021)

一部关于印度女性新闻从业者的纪录片。在这个男性主导的领域,诞生了印度唯一一份由达利特女性经营的报纸。首席记者梅拉和报社的其他女性同事一起,以智能手机为武器,在性别不公的前线与传统思想进行抗争,向世人证明女性能冲破家庭的束缚,通过工作展现出女性独有的力量。

03

《色美味辛》(2021)

印度女子一旦走入婚姻,通常都会承包夫家的大部分家务。看起来丰盛的一日三餐,色香味背后也是无数个女人在无数个日子里的重复劳动:洗菜、切菜、烧柴、烧饭、泡茶、打扫卫生……家里的男性不但不会伸手帮忙,还会提出很多要求:饭不能用电饭煲烧,要吃柴火饭;衣服要手洗;泡茶要注意糖和奶的比例……色香味背后,是不被看见的辛苦。

04

《耳光》(2020)

一部反家暴题材电影。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印度中产阶级主妇,仍然摆脱不了丈夫的家庭暴力——当丈夫在众人面前给了她一巴掌后,女主角不顾身怀六甲,“孩子不能没有爸爸”,开始找律师起诉离婚。就连女律师也会劝她:仅仅一个耳光就要离婚,人们会觉得不合理。——但电影展现出的家暴,是不分阶级种姓的,面向印度全社会女性的,一种普遍行为……

05

《宪法第十五条》(2019)

三个未成年的女孩吊死在树上,案件涉及“荣誉谋杀”,指的是被家族、部族或社群成员以维护家族名声、清理门户等理由杀害——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估计,每年全世界发生的“荣誉谋杀”可能高达5000件,受害者通常是女性。电影讲述了一位刚入职的警官反抗印度种姓制度的故事,片名即指印度《宪法》第15条: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

06

《印度合伙人》(2018)

一个印度男人为了改变妻子的“月经羞辱”,自造流水线生产低成本卫生巾,却被全村视为变态的故事——影片改编自印度草根企业家Muruganantham的真实事迹,他曾为印度全国女性经期卫生观念带来变革,还登上过联合国的演讲台。他说:“权势之人、强壮之人不会让国家变强,女性强大、母亲强大、姐妹们强大后,国家才会强盛。”曾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短片的《月事革命》(2018)可与此片搭配来看。

07

《一个母亲的复仇》(2017)

编自震惊世界的“印度德里黑公交案”。影片为此案虚构了一个大快人心的结局:受害者的继母(希里黛玉饰)愤然决定亲手为女儿寻求正义。“正义到不了的地方,还有母亲!”

08

《厕所英雄》(2017)

一个新娘要求新婚丈夫为自己修建厕所,否则就离婚——因为厕所被认为污秽,许多印度家庭里并没有厕所。女性不得不在深夜出门方便,又极易在方便时遭人猥亵甚至强奸。为了解手,女人们不得不在夜间结伴而行,走上几十里路去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岭集体“方便”……

09

《我罩袍下的口红》(2016)

印度乡村的女孩,被要求从头到脚包裹着罩袍。但是罩袍之下,她们也和所有女人一样,有自己的爱好、梦想、欲望——有的想做流行歌手,有的沉迷于电话性爱,有的渴望逃离小镇……罩袍下的口红才是她们的本色。本片曾获东京国际电影节国际交流基金亚洲中心特别奖。

10

《炙热》(2015)

想为儿子操办婚礼的母亲、因无法生育受到丈夫暴力相向的妻子、被老鸨榨干的流浪舞团台柱——三个女人被命运的红线牵引到了一起,在十胜节这一天,决定逃离她们受人摆弄的悲惨命运。影片由女导演莉娜·亚达夫执导,手法大胆,三个女人也是整个印度社会女性的缩影——她们虽然饱受欺凌,却没有放弃自己的权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