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大自然中穿过一声尖叫
第74版:专栏/南辕北辙 2025-08-11

大自然中穿过一声尖叫

恺蒂

恺蒂

专栏作家

Columnist

英伦新居民

那声巨大的无穷尽的尖叫,穿越时空,回响到今日。

1892年1月22日,挪威艺术家蒙克在他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和两位朋友一起走在路上——夕阳西下,一阵悲伤向我袭来——天空忽然变得血红。我停住脚步,依着栏杆,感到精疲力竭。我看到蓝黑色的峡湾与城市上方,血红的云朵燃烧着,吞吐着火舌。我的朋友继续前行,我站在那里,因焦虑而颤抖——我能感觉到,大自然中穿过了一声巨大、无穷尽的尖叫。

这一段,是蒙克自己对《呐喊》的描述。

6月中旬,我们从卑尔根出发,搭乘多种交通工具,顺着挪威缩影精华游的路线,前往奥斯陆。先坐火车到福斯,再坐大巴经停斯托汉姆到古德旺根,从那里坐上峡湾游轮,游奈勒伊峡湾和松恩峡湾,两个半小时后在弗洛姆下船,下午换乘最陡峭的山地火车往米达尔。从海拔仅两米的峡湾小镇弗洛姆,到海拔近九百米白雪覆盖山顶的米尔达,只有20公里的路程,但每个转弯都让人惊喜,从米尔达再换主线火车前往奥斯陆。夏至将至,长日不尽,这段不折不扣的精华游,一路上看尽峡湾、高山、深谷、草甸、牧场、农舍、瀑布、湍流、雪山、冰湖。没有血色黄昏,没有燃烧的红云。

在卑尔根的美术馆中,已经见过了多幅蒙克《生命画卷》中的作品,卡尔约翰街夜晚焦虑的人群,海滩边失恋后忧郁的青年,桥上行走的女性……但要与他最著名的《呐喊》相遇,一定要在奥斯陆。

《呐喊》有几种不同版本。首先在奥斯陆国家博物馆中,看到了1893年创作的蛋彩版,这是最早的版本,画面色调浓烈,残阳如血,在各类印刷品中出现最多,这个版本上还有一行涂鸦般的小字“此画只有疯子才能画成”。之后来到蒙克博物馆,看到了另外三种。这三幅同展于一间黑暗展室中,但并不同时出现,每幅前有黑屏遮覆,半小时轮换出现。首先看到的是1893年的粉蜡笔素描版,相较国家博物馆中的那幅色调柔和,是同年稍后完成的;之后是1895年的黑白石板画版,这个版本蒙克博物馆中收藏有六幅;最后是1910年的蛋彩版,比1893年版的更有层次感,颜色处理更自由。

这四幅作品中,两幅蛋彩版都曾被盗,1994年2月12日,冬奥会在挪威北方开幕,盗贼在国家博物馆开门之前,架着梯子从窗口进入,仅用50秒,就把《呐喊》带走。三个月后,警方借助国际合作,通过卧底行动追回画作。2004年8月22日,两名蒙面武装劫匪光天化日之下持枪闯入蒙克博物馆,摘走1910年版的《呐喊》以及《玛丹娜》,两年之后才被警方找回。

另外存世的,还有一幅私人收藏的1895年的粉蜡笔素描版,2012年在苏富比拍卖行以约1.2亿美元成交,创当时艺术品拍卖纪录。

峡湾上空的血色黄昏。焦虑、孤独、恐惧。那声巨大的无穷尽的尖叫,穿越时空,回响到今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