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5日 星期一
以“数”看“绿”!“两山”答卷20年
第15版:封面报道 2025-08-18

以“数”看“绿”!“两山”答卷20年

非虫/刘绮黎

整理 | 非虫 制图| 刘绮黎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二十载光阴流转,源于浙江余村的思想星火,已燎原成神州大地的磅礴实践。

在此,一起以“数”看“绿”,感受“两山”理念引领下的二十年山河蝶变。

历史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历史阶段——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

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

首次超过90%

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3.7%

森林覆盖率超过25%

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

转折性变化

面对发展与保护协同推进的难题,中国彻底转变治理思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2012年以来,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超过35%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全局性变化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开启了系统治理之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统筹推进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全面建设美丽中国

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等建设

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核心就在于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十四五”前四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了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欧盟2024年碳排放总量的50%。

中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的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全国每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

加快绿色生活方式转型

绿色产品消费日益扩大

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比“十三五”末的492万辆增长5倍多

新能源公交车占比由10年前的不到20%提高到2024年的80%以上

打造国家重大战略绿色发展高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PM2.5降幅均超六成,湿地面积持续减少态势得到扭转。同时,经济总量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2024年达11.5万亿元。

长江流域2024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98.6%

长江经济带万元GDP用水量逐年下降

地区生产总值63万亿元,同比增长5.4%

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1%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20年来,全国各地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发展模式

护绿换金

从2013年到2023年

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由423亿元增加到1091亿元

累计投入7900亿元

水污染防治资金从2015年的122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267亿元

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签订了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聚绿成金

截至2024年全国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67.6亿人次 总收入4814.2亿元

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到7.8万个

推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97个其中浙江余村、安徽西递村、重庆荆竹村等15个村庄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数量位列世界第一

借绿生金

当前中国已形成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

绿色信贷规模位居世界首位

绿色债券规模领先全球

截至2024年末

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36.6万亿元

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超4.1万亿元

来源:新华社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