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科技女生们走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现场。
下图:科技女生们与嘉宾合影留念。
倡议不只是口号,而是要点亮科技女生梦想的星火。
记者|周洁
10月24日,以“一代耀一代·去突破”为主题的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教育论坛暨第二届科技女生赋能论坛在上海临港中心隆重召开。
全球的顶尖科学家、教育专家、科教传播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科学教育的国际化突破与科研人才培养展开对话。没有晦涩艰深的说理,也没有枯燥空洞的套话,科学家们通过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科研感悟,赋能科学“她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首届科技女生赋能论坛发布《科技女生赋能倡议》的一年来,欧莱雅“科技女生赋能计划”积极响应倡议,在国际化合作、创新培养与生态共建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此次论坛,欧莱雅中国还联合上海临港新区宣布正式启用“科技女生赋能计划”临港基地,并同步举办了科技女生赋能营,为科技女生们提供从参与、实践到成果展示的全方位系统性研学体验。
大咖共话科学“她力量”
教育应该向所有人开放,而不是面向少数人。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塞尔日·阿罗什从科学家的视角解读了“科学和教育面临的挑战”:“当今世界面临着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只能由科学来解决。”他激励所有怀有科技梦想的女生大胆追梦,“当我们说到诺贝尔奖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为所有人做好准备”。
“我们欣喜地看到从2010年到2025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的获奖者中女性获奖人数正不断增加。在这背后,家庭背景、教育学历、个性特质未必是决定性因素,对科学的热爱、坚定与持之以恒的付出,曾经的她们也可以是未来的你们!”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蒋昌建分享了自己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洞察。
科学教育的核心在于让孩子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试错的空间。作为科学教育“中国经验”的创造者与实践者,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分享,科学教育应构建“知识奠基、实践赋能、校家社协同”的培养体系,并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双向机制推动资源均衡与教育普惠。
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表示,欧莱雅一直坚信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在她看来,企业在科学教育领域不仅是“支持者”,更应成为“创新者”和“连接者”。“在‘请进来’方面,欧莱雅让本土的榜样力量成为国际化的起点,将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的得主请进校园,让科学与梦想有了具象的模样;在‘走出去’方面,让中国实践与国际视野接轨,足迹遍布进博会、研究所、外企最先进的工厂、中外合作的科学与艺术展览等。”兰珍珍表示,“我们坚信倡议不只是口号,而是点亮科技女生梦想的星火。如今这星火已有燎原之势,我们也更期待把中国的灵感创新推向世界,为全球女性科学教育合作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可能。”
当天活动上,多位科学家肯定了女性在科学研究上的独特优势,他们鼓励年轻女性勇敢打破刻板印象,勇敢地拥抱科学。“我们需要将女性视角和创造力充分引入科技领域,这是人们应对未知风险时,最明智的一笔‘投保’。”一位专家强调,“为女孩赋能,就是为世界的‘问题库’引入最富创造力的‘解题思路’。”
“星动的她们”共沐科学光芒
在“科技女生赋能论坛”上,欧莱雅中国联合上海临港新区宣布正式启用"科技女生赋能计划"临港基地以及科技女生赋能营正式开营。
围绕“提升科学知识、开拓科学思维、传递科学精神”三大突破目标,女生们走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现场,并首次探访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在这里女生们不再只是“参观者”,而是化身为“探索者”,近距离领略航天科技的魅力。赋能营还特别邀请了来自兰州的科技女生代表,跨越千里来到上海,与当地的女生们共沐科学的光芒。
活动还设置了湖畔对话环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代耀一代”科技女生赋能计划终身名誉导师陈赛娟领衔的科学导师大咖们与科技女生们面对面,不仅回答了她们相关科学领域、选择科学道路及自身发展学习等方面的各种问题,也与她们进行了坦诚真心的深度交流。
陈赛娟院士真诚地表示:“我在比你们稍大一点的年纪已是纺织女工,边工作边挤出时间学习考上医学院,得以走上之后的医学研究道路。”她以自身经历勉励在场女生:“科研的道路可以和多彩的人生共存。请科技女生们勇敢追逐梦想,用智慧和理想为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据兰珍珍介绍,自“科技女生赋能计划”启动以来,项目已遍及全国多所学校和科研机构,通过把女科学家“请进来”,让学生“走出去”,再把科普内容的精华“广播种”,已让20多万名中学女生获得赋能。
这一项目不仅鼓励女生们大胆拥抱科学梦想,同时也激励着每一位支持女生的科学教育导师。正如陈赛娟院士所言:“‘科技女生赋能计划’是在科学事业的接力赛中传递科学的火种,我们既鼓励科技女生拥抱科学梦想,也对每一位帮助过她们的科学家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