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民星”
篮球“民星”
舞台灯光,T台走秀,团队展示,歌舞表演,年终颁奖……娱乐圈里热热闹闹的这套“年终常规操作”,如今逐渐成为了全民健身舞台上的有益借鉴。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约战普陀”就为沪上辞旧迎新的群众体育氛围再添一把火。除了长长的感谢名单和对来年的期待外,众多从民间赛事舞台中脱颖而出的“民星”个人或团队,成为了此刻最闪耀的存在。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群众体育办盛典“民星”来唱大主角
提前好几日,华理wehave羽毛球俱乐部的成员们就兴奋了起来。“能拿到总决赛亚军,还要到年终盛典上去领奖,这可是我们俱乐部成立六年来最高光的时刻了。”wehave俱乐部领队、同时也是华理教师的张洪波与记者分享了她的喜悦。
从拿到分站赛冠军,到在总决赛中超常发挥,一路过关斩将站上亚军领奖台,张洪波说,“约战普陀”对她和她的伙伴们而言不仅是一片参赛的舞台,更是让他们的运动体验得到了一次跃升。“如果说奥运会是专业运动员梦寐以求的赛场,那对我们这些因为相同爱好而走到一起的普通人来说,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奥运会’了。特别开心能有这样正式、系统的民间羽毛球赛,能和来自本地、外地甚至是国外爱好者切磋的机会。”
因为采用自由组队然后报名参赛的形式,外加沪上的羽毛球爱好者实在众多,所以哪怕在赛前会有些“毛估估”的预测,wehave俱乐部在一路过关斩将的过程中,还是会有不少全靠临场随机发挥的喜感。“以前不了解,没关系,不打不相识嘛。哪怕国籍不同,羽毛球也可以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当然最棒的就是,我们好几次都以弱胜强,特别幸运。”张洪波说道。
作为普陀区原创的体育品牌项目,“约战普陀”在2019年度进行了全面改革,全年五项精品赛事,吸引了过万居民热情参与。而用张洪波和她的伙伴们的话来说,这次他们来到现场,不仅是来领奖,“更是一次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广大爱好体育的网友们见面拜会的机会,算是一年一度吧,特别有意义。”在活动现场,他们不仅是舞台上的“民星”,同时也尽情地尝试着各种趣味互动。
从2013年俱乐部初创,到如今拿成绩、走红毯、参加盛典,在中国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兴起的这股浪潮中,w ehave俱乐部不仅是参与者、见证者,同时,它自身的发展也成了一个以微见著的缩影。该俱乐部以非营利性组织的身份,曾获得过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立项,主题就是羽毛球。另外,俱乐部也以体育的方式助力公益,比如与华理的慈善项目合作办赛,然后将收到的报名费均用于公益事业等。
群众篮球单挑称王儿时梦想另类圆梦
十多年前,当艾弗森与科比在赛场上叱咤风云时,在远隔重洋的上海,一个被篮球魅力触动的男孩生出了想往专业发展的冲动。“初三那年,听说辽宁有一所不错的篮球学校,是跟当时中国篮协挂钩的,我就直接跑过去想报名。”彭令炜说,那是他被篮球迷得最上头的一段日子。“等到了辽宁,到了学校,脑子冷静了,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如今,27岁的彭令炜在经历了参军、退役、创业、结婚这几个人生阶段后,重新拾起的篮球爱好为他带来了惊喜——第一次比较认真地参加群众篮球赛事,就成为了今年“约战普陀”篮球单挑赛的冠军。
从忙创业到忙结婚,对彭令炜来说,其实他对篮球这份爱好的真正重拾,得从今年夏天算起。因为工作时间较为自由,所以当很多人都在办公室里忙碌时,他却是实实在在地把2019年夏季的多半日子都花在了篮球场上。“组队打球肯定要等大家都有空的时候,所以更多时候,我就在通过练习个人技术来找手感。应该说,成果还不错吧。”
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赢得“单挑王”头衔,这让彭令炜在高兴之余,也对来年沪上的群众篮球有了更多期待。“小时候幻想过要当职业球员,但没接受过专业训练,全靠模仿和自学,工作上轨后重拾起这份爱好,渐渐地跟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我身边打球的朋友,大多都是这情况。让草根选手找到发挥的舞台,这就是群众篮球最大的魅力吧。希望明年大家能打球打得更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