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昊(右)
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智力运动
智力运动是智慧与艺术的结合,也是文化交融的纽带,在保持竞技体育精彩对抗的同时,智力运动使“体育”的涵义变得更加丰富、完整,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在中国,智力运动已经绵延了数千年的历史。对于青少年来说,智力运动更是有着独特的启智和教育功能。近日,为进一步推动本市青少年智力运动广泛开展,着力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上海市体育局推出了以专项资金引导、扶持建设上海市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的计划。上海市围棋协会、上海市象棋协会、上海市申童青少年棋类俱乐部三家单位成功申报并分别成为了围棋、五子棋,象棋、国际跳棋,国际象棋、桥牌等项目2020年度上海市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
专题图文本报记者 李一平
多方协作创新培养模式
自2017年开始,在上海市体育局的指导下,申城开始实施上海市智力项目(三棋)精英培养计划,建设上海市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此后,参照这一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新扩展了桥牌、国际跳棋和五子棋项目。经过三年的实施,随着精英基地、市级青少年集训队的建立和相关制度的逐步完善,上海的青少年智力项目精英人才的培养已初显成效。
今年,在上一周期的基础上,新一周期的上海市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又多了不少“新的看点”。“对于我们棋类项目来说,比起体制化训练队、棋牌学校的模式来说,市场上更多的是社会力量开设的培训课程,我们也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协力来做好青少年智力运动的人才培养工作。”上海棋院院长单霞丽介绍,在今年的上海市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建设计划中,开始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的培养。
前不久,上海棋院刚举办了一场线上的青少年围棋赛事,吸引了超过17000名选手参与网上对弈。“这一万七千多名青少年选手,除了少数是我们体制内培养出来的队伍以外,大部分还是参与青少年棋类俱乐部、培训机构等社会机构的学员。”单霞丽认为,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养,做大青少年智力运动参与基数,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也是进一步加强上海青少年智力运动队伍的重要抓手。
社会力量参与上海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养,其实早就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并且结出过“累累硕果”。在去年举行的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上,由围棋“业余天王”胡煜清创办的“清一”围棋学校为智运会上海代表团奉献了唐嘉雯、王星昊等优秀棋手,其中唐嘉雯还为上海代表团摘得了围棋项目的首金。而王星昊则在2019年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中,荣获最佳新人奖。
单霞丽希望,通过这次上海市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的相关扶持计划,能涌现出更多像“清一”围棋学校一样优秀的社会力量,通过多方协作的创新培养模式,为上海输送更多优秀的智力运动精英。
多点布局抓好基层推广
最早,上海传统三项棋(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在体制内,有区少体校、市少体校、上海棋院完整的一、二、三线的梯队建设,为培养输送一批优秀棋类运动员搭建了基础的平台。在这次上海市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的建设计划中,除了上海市围棋协会、上海市象棋协会、上海市申童青少年棋类俱乐部三个申报成功的市级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外,上海市体育局还计划多点布局,打造若干个青少年智力运动培训基地,与上游的精英培训基地形成合力,搭建更加完整的输送培养体系。
“我们传统的运动队有一线专业队伍,二线后备队伍,三线基层队伍的三级培养体系。而对我们的智力运动来说,同样也需要完善相关的体系建设。”单霞丽表示,未来上海棋院会在三个市级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布局二级、三级培训基地,借助各区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做好从青少年启蒙,到苗子选拔,再到人才培养的三步走模式。
对基层青少年智力运动培训来说,缺乏有资质、有能力的教练员的问题同样得到了上海棋院的重视。“有一次受到一家社会俱乐部的邀请,我观摩了一堂由这家俱乐部内的王牌教练所教授的国际象棋课程,但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单霞丽举了一个例子,这所邀请她观摩课程的俱乐部还是一家在业内颇受好评的机构,但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对于培养优秀的智力运动后备人才仍然稍显不足。
未来,上海棋院将针对二级、三级培训基地以及更加广泛的智力运动培训机构,开展相应的教练员培训课程,为后备人才培养打下最坚实的“地基”。
上海一直是全国智力运动人才培养的“高地”,在之前举办的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中,上海代表团实现了金牌、奖牌总数“四连霸”的壮举。通过推进上海市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等一系列举措的的实行,能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智力运动,发掘更多优秀的青少年后备人才,从根源处巩固上海智力运动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