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2日 星期六
线上线下结合  办好“阿拉身边的奥运会” 拒绝“下饺子”  联动“随申码”
第A16版:体育生活 2020-06-15
游泳场所即将迎来夏季开放期

拒绝“下饺子” 联动“随申码”

章丽倩

沪上部分游泳场所里做起了“二码合一”的试点运行

7月1日至8月31日,这是每年沪上游泳场所的夏季开放期,也是一年中泳客接待量最大的时间段。受疫情影响,全市经营开放游泳场所于2月5日中午12时全部摁下了暂停键,3月下旬陆续进入复工复产阶段。面对即将来到的夏季开放期,游泳场所是否已做好准备?泳客们在前往时又该有怎样的入场须知呢?在6月12日举行的2020年上海市游泳场所夏季开放服务工作动员大会上,官方给出了回答。

专题撰稿本报记者 章丽倩

人均游泳面积翻倍 个人用品自备最佳

泳池之内“下饺子”,这是每年夏季都会例行登场的一条新闻,不过今年暑期,在防疫举措的作用下,游泳场所内的拥挤情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有效控制。

加强疫情防控是今年安全开放的重点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游泳场所人均游泳面积由原来的2.5平方米/人升至5平方米/人。与此同时,关于“这个夏季该如何游泳”的疑问也有了更明确的规范。对沪上游泳场所来说,虽然目前疫情已趋缓,但落实防控物资、加强通风消毒、区分进出区域、泳客进出管理等工作仍需抓牢抓实。

室内游泳场所首选自然通风,或经常开窗通风,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场所,应当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内取风,同时关闭空调通风系统的加湿功能。游泳场所的入口处和出口处须得合理区分,并以醒目标识告知。泳客入场购票或接受检测时,场所工作人员要有效引导泳客相互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若小于1米距离接触时需科学佩戴口罩,包括前台服务员、保安员、保洁员等在内的场所从业人员应该佩戴口罩。

泳客游泳时,会使用到如毛巾等个人物品。疫情发生前,有些游泳场所出于方便顾客的考虑,会提供毛巾等物品。市社体(竞赛)管理中心高危项目部负责人谢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就目前情况来看,还是更建议泳客在去游泳时自带个人用品。

线上培训线下考核 从业人员把关更严

疫情打乱了很多常规节奏,但本市游泳场所夏季开放的准备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并且与往年相比,沪上游泳场所从业人员的审核把关变得更加严格。

今年,“上海游泳健身”微信公众号首次建立了游泳场所从业人员在线培训和学习体系,在完成线上培训课程后,他们方可获取电子准考证以便进行线下考核。

这次线上培训的主办单位是上海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开放时间为5月20日至7月20日,受培训人员涉及三类,分别是游泳场所负责人、水质管理员和救生组长。

据悉,此次培训除日常游泳行业从业相关培训内容外,还新增疫情时期游泳健身发展方向,并重点做“上海游泳健身”微信小程序平台操作指导。另外受疫情影响,本次救生组长培训期间,上海市游泳救生协会同步进行中级救生员年审工作。

二码合一 今夏推广

把牢入场安全关,是为防疫尽责,也是对市民负责,但在守住这根安全线的同时,能否用技术手段化繁就简、让市民入场更便捷呢?近期,上海体育就在这方面花下功夫,联手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在沪上部分游泳场所里,做起了“二码合一”的试点运行。

“二码合一”,指的是利用大数据平台共享,让“随申码”与“上海市游泳场所泳客健康承诺卡”的二维码互认互通。此功能充分整合“泳客健康承诺”,即各场所扫码泳客的“随申码”,能同时获取泳客的健康承诺、自愿购买保险和健康码数据,泳客操作更便捷,游泳场所审查更方便,防疫措施也更精准。

两个月,802家对外经营开放的游泳场所,约40万场累计开放场次,累计接待泳客890万人次……这是上海体育在去年夏季游泳场所开放期结束后公布的官方数据。想要服务好如此庞大数量的市民,既要安全为上、谨慎以待,也要从心出发,将便捷周到落到细节处。此番“二码合一”试点,便是上海体育积极举措中的一项。

另据记者从市体育局了解到的情况,除游泳场所外,在充分保护市民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未来“随申码”在其他体育场所的应用或许也有更广阔的前景。同时,在体育配送服务与体育消费券的派发方面,今后也会与“随申码”有更多联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