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李春江 人往高处走,干就要干好
第A10版:CBA 2021-11-05

李春江 人往高处走,干就要干好

薛思佳

121比88,又一场兵不血刃的大胜,让上海男篮取得了一波四连胜,以6胜2负的战绩稳居本赛季CBA联赛积分榜前列。但在主教练李春江的脸上却丝毫看不到任何的喜悦,或许眼下的这支球队距离他预期中的完全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薛思佳

脾气收敛不少 全因家人开导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李春江”,随即弹出的便是“火暴、发脾气”等字眼。在球迷的印象里,除了率领广东男篮建立王朝之外,他留下最多的名场面便是和裁判之间的争吵,或是对球员大发雷霆,“作为一个教练来说,队伍在逐渐磨合成型的同时,每个队员都想证明自己,表现自己,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去提醒。另一方面,作为教练肯定要护着自己的运动员和队伍。”李春江的回答简洁明了。

事实上,与执教广东男篮时期相比,李春江的脾气已经收敛了不少。在新赛季揭幕战广东男篮与浙江稠州的比赛开始前,现场观战的李春江走到广东男篮替补席,捏起了朱芳雨的脸,这一幕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不少转载,也让球迷看到了李春江球场下的另一面。事实上,据上海男篮不少队员和工作人员透露,私下里的李春江也有活泼、可爱的一面,“对我来说,经历了很多,也体会了很多。我觉得现在这些孩子确实都是小孩,平时训练过程中,大家有时候有说有笑,开心、轻松一些也好。”在氛围相对轻松的前提下,李春江对训练质量依旧保持着自己的要求和态度,“作为职业球员来说,训练就是训练,不要去分散过多的注意力。有些事情在我看来是不应该出现的,虽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但对我来说,有些行为是我不喜欢的。”

沉浮中国篮坛二十余年,李春江开始学会更多将柔软的一面展示给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人包括父母都在和我沟通,脾气应该改一改了。有时候他们看电视,会打电话跟我说,自己多大岁数了脾气还这样。我觉得他们在和我沟通的时候,也是在提醒我,帮助我尽量沉淀下来。”李春江坦言自己很幸福,因为父母一直支持自己的工作,但作为儿子来说,给予他们的陪伴太少,更多时候只能把这份爱放在心里。

提到家庭,李春江的儿子李京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作为中国篮坛著名的“父子兵”,随着李春江卸任浙江广厦帅位,李京龙加盟广州男篮,两人的合作就此告一段落,“他能够开心和幸福,这是我现在最希望的。”在广州队对阵新疆队的比赛现场,镜头敏锐地捕捉到了观赛的李春江,“小的时候,确实希望他可以在篮球事业上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他确实付出了很多,从身体素质上来说,他稍差一些。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也对自己的生活、事业有一定的追求和目标。从打球到现在,他一直都是很努力的,目前为止我是比较满意,我希望他越来越好。”

钓鱼磨炼耐性

2001年,李春江接替张勇军,成为了广东男篮的主教练。在执教处子秀上,他率领球队在客场以53分的劣势输给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八一男篮,“第一年做教练很苦,一辈子也忘不了。”在那个休赛期,李春江率队前往韩国进行了一个半月的拉练和学习,“主要就是学习他们的小球。快、灵、准是韩国队的特色,我们球员都长得比较高大,在灵活性上欠缺一些,所以也是取长补短,对我和球员都是一个启迪。”

对于性急的李春江而言,学习如何成为主教练的第一件事就是培养自己的耐性。为此,他在朋友的建议下学起了钓鱼,“最初很难受,感觉浑身不自在,经常起来溜达,但后来就习惯了。”李春江坦言自己是用钓鱼来磨脾气,“我会经常坐在那里想训练,想比赛,想着如何去完善球队。因为环境很安静,也没什么人打扰,所以很适合自己去思考一些东西。”

给自己的人生打9分,比较满意

手握七枚CBA总冠军戒指,李春江的执教生涯无疑是成功的,与此同时,外界他的球员生涯虽然鲜有提及,但同样称得上辉煌。作为“1983版”辽宁男篮黄金一代的核心球员,李春江在1988年和1989年与球队一起取得了全国男子篮球甲级联赛冠军,并且在1990年入选国家队,获得北京亚运会冠军,“能够入选国家队一直是自己的梦想。在那个年代,我们国家的篮球水平在亚洲已经是顶级的了。作为运动员,肯定是非常向往国家队的,代表国家参赛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所以当时也是很兴奋,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付出。”

1992年,李春江在辽宁男篮退役,但仅仅过了半年的时间他就南下广东,完成了复出,“对自己来说,那段时间的打击是比较大,因为一些事情很不开心。我付出了很多,但现实生活很残酷,所以就选择了退役。这样的心态一直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感觉自己没有得到回报。我当时正好30岁,从自身能力以及感觉上来说,还可以打几年,所以后面有机会去到广东,我也是非常开心,等于走出了那个阴影,重新回到了球场。”

作为中国篮坛出名的神射手,李春江曾在单场比赛投进10个三分,全场拿到44分。时至今日,他偶尔会在训练场上展示一下自己手上的功夫,秀一下半场勾手的技巧,“一天四五百次投篮,自己加班加点去训练。我们家旁边有个中学,我假期里就拿着球去练。”李春江说道,“基本上就是练一下午的时间,自己投篮,自己捡球,也没有人陪,非常枯燥,但我坚持了下来。条件确实是很苦,不如现在,但就是喜欢,当玩一样的。现在玩的东西多了,外面的诱惑也多,但当时半导体收音机和电视机都没有,打球已经很开心了。”

在李春江的记忆里,球员时期的自己就是想打好球,证明自己,争取一个好的回报,“我们那个年代运动服都很少,包括球鞋。作为运动员来说,每个人都在付出,可能程度和过程会不一样。现在的运动员也有自己的目标,但想法可能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李春江特意拿了自己的爱徒朱芳雨举例,“大家都知道朱芳雨最早是打内线的,他当时练投篮非常苦,付出了很多很多。他做得很好,也非常努力,直到现在他的投篮都很准,也很稳定,这是靠训练去摸索和积累的。虽然一方面和天性、悟性有关,但最主要的,练的是球和手的感觉。”

1977年,14岁的李春江在辽宁省体校开启了自己的篮球生涯,一晃已经是45个年头,“总的来说,经历了那么多苦,现在过得这么幸福,确实很不容易。我觉得到目前为止,可以给自己的人生打一个9分,我对自己是比较满意的。”

中场“吹风机”换来一场胜利

面对近况不佳的青岛男篮,上海男篮在开局阶段的表现并不理想,虽然带着12分的领先优势进入到半场休息,但主教练李春江还是在更衣室对球员开启了“吹风机”模式,“今天大家在场上的精神不集中,第一节就出现了七个失误,这是很不应该的。”在过去的两个赛季,上海男篮被逆转的场次比比皆是,但类似的情况在新赛季鲜有发生,这很大程度上源自李春江对于比赛一丝不苟和严谨的态度。在这位冠军教头的调教下,上海男篮终于活成了外界期待的样子。

在上赛季卸任浙江广厦的帅位之后,李春江在休赛期应邀成为了上海男篮的主教练,“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来到一个全新的队伍,自己感觉还是非常开心,又回到了熟悉的训练生活,回到了正常的轨道。”虽然俱乐部在成绩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指标或是要求,但作为一支连续三年都投入不菲的球队的主教练,压力自始至终都伴随在李春江的左右,“对我来说,还需要一些时间,毕竟现在才三个月的时间,还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化学反应,当然我希望这个时间越短越好。今年常规赛就38轮,所以希望尽快和大家磨合好。”

对于执教上海男篮,李春江将其视为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并不是说希望证明什么。无论在广厦还是在上海,我既然坐在这个位置,就争取把它做好。至于说什么是最好,还是要一步步往前走,看看这个步子可以迈多大。人都是往高处走,我就一个心态,既然干了就要把它干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