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办之日起,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便肩负着“满足不同人群健身需求”这一目标。如今,在经由多年的实践与改良后,这项市民身边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实实在在地赢得了更多好口碑。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细分人群想你所想网球场上裙角飞扬
既要广撒网,也要细细分,从近两届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各板块赛事活动的开展不难看出,这样的办赛趋势正愈加明显。
“如果是平常的团体赛或是混双比赛,我们女选手可能会依靠男选手多一些,而像这样纯粹的女子比赛,就是对个人的一次挑战了。跟平常会不太一样。”生活在上海的钟燕燕,她的网球球龄已有15年,因为喜欢练球也喜欢到比赛中以球会友,所以她平日的网球活跃度一直比较高。而于近日在嘉定结束的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网球联赛·上海女子业余网球公开赛中,她就跟好姐妹们体验了一回“过节”的感觉。
为女性打造专门的比赛,并根据她们的实际所需来进行赛事设置,进而赢得口碑与支持,这就是“她赛事”的魅力了。“网球让我的朋友圈变得越来越大,特别是今天这样的属于我和女子网球爱好者的比赛,能加到很多志同道合球友的微信。”另一位参赛者陆雨杭点赞道。
结合赛事气质来进行跨界互动,这也成了比赛现场的亮点。徐行草编、贝壳花器、蝶谷首饰、押花团扇……这种更容易切中女性兴趣点的现场非遗展示,确实也让选手们有了更好的参赛体验感。
实际上,除了“她赛事”之外,在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的舞台上,还有更多凸显人群针对性的比赛,比如各类青少年赛事、老年赛事、企业职工赛事等。正因有了这样的百花齐放,申城全民健身舞台才愈加丰富多彩。
贴合防疫科学设项线上赛热度进军营
在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的舞台上,线上赛与线下赛双线推进,这可以说是应时而生的一种发展。并且,随着防疫要求的调整,这种针对不同参赛群体的办赛形式也呈现出了灵活多变的特点。
在近日结束的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第十三届“双拥杯”驻沪部队军民健身大赛上,记者看到的就是一份全由线上隔空较量后产生的成绩单。据了解,今年这项赛事的全部比赛之所以都放在线上,就是为了符合各驻沪部队的防疫要求。
本次大赛以“互联网+体育”形式进行,共有13支参赛单位,1300余人参加擒敌拳(军体拳)、仰卧二头起、定点投篮、软式飞镖、粽子球、龙狮传统套路、乒乓球拍颠球、羽毛球拍颠球、双人跳短绳、集体跳长绳等10个项目的线上决赛。各支参赛队的比赛通过实时视频连线到赛事直播间,裁判员、仲裁委和记录员则集中在云端进行打分。
武警上海市总队执勤第三支队宣传科干事储向东介绍说:“云端比赛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在沉浸式的独立空间完成比赛,对手之间的干扰和压力会小一点。这次我们取得团体冠军,也得益于线上比赛的新形势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