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哥
曾与一位多次饰演皇帝的老演员聊中国足球,从他的“御口龙沟”里冒出一句话:“中国足球就像个痰盂,怎么谁都可以往里面吐一口……”
听着虽然恶心,但很形象,确实有那么点“金口玉言”的比喻到位。
中国足球队1比1平马来西亚,居然遭到各种不堪入耳脏话的谩骂,这也难怪郑智要怒视看台上的无底线骂声。其实特别理解球场上的运动员,你骂我,能忍就忍了,但你要是骂我家人就真的忍无可忍。亚运会提前开赛的足球比赛,中国U23国足旗开得胜5比1暴啐印度,也还躲不过指责嘲讽“为什么丢了一球?为什么要让朱辰杰罚点球?”赢了球,而且大胜却依然要挨骂,这就是中国足球的综合扭曲。
事到如今,中国足球无论怎么踢都有你的“不是”。踢好踢坏都会遭到责骂,咋就不能在中国足球队取得进步的时候鼓励鞭策他们一下呢?后来通过一些事也想通了,中国足球是在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治疗社会上的心理疾病。
在家受了老婆的气,那就去工体看台上骂一顿中超客队。在单位受了领导的训斥,同样也是要把恶气撒在足球赛场。
所以我觉得有时也要特别感谢中国足球,凡是有那么点抑郁、焦虑,就开口痛骂一顿中国足球转移郁闷之气。老话有说“气死活人不偿命”,如今网络时代难道“咋骂中国足球都不违法”?
弗洛伊德说:“我们都更尽力地去避免痛苦,却不去努力地获得快乐。”
所以,中国足球的问题,不仅仅只是足球队的成绩不行,有些足球球迷也只是固执地在中国足球身上发泄痛苦,而不去寻找从足球中可以获得的快乐。
从1986年汉城(首尔)亚运会开始,本人几乎是每届都参与并关注亚运会的老同志。杭州亚运会开幕前接受了一家机构调查,问“在你参加过的亚运会工作中,对哪一届哪一个项目的比赛印象最深?”按理说应该是我们作为东道主的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那届“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的亚运会。
但实话实说,印象最深的却是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那年月跟国家队执行主教练戚务生交情不错,所以在广岛几乎场场都跟着中国足球队看比赛。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队参加的半决赛,凭借彭伟国、黎兵的进球2比0击败科威特杀入亚运会决赛。
亚运会又来了,那种足球带来的快乐感受,一生都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