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奥运,满意吗 用整体优势减少“意外” 中国女曲和中国足球 再见 又一届奥运会 打卡洛杉矶
第A02版:专栏 2024-08-14

中国女曲和中国足球

马德兴

《体坛周报》副总编辑 体坛网总编辑

马德兴

2024年巴黎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但奥运余温短期之内恐怕不会马上消失。相反,围绕着奥运的各种事后工作才刚刚启动,除了各种论功行赏、各种小结与总结等之外,各种反思恐怕也是必不可少。特别是,一个可以预见的就是中国体育在展开各种总结之时,各方恐怕都会提及“三大球”,尤其是继续将中国足球作为一个最反面的典型代表。

这也无可厚非,这么多年来,因为没有成绩,所以中国足球已经无数次成为反面的典型了。但是,每一次成为反面典型之后,中国足球从来就不是更进一步往前,而是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就以中超联赛为例,绝大多数俱乐部目前最现实的就是生存困难,不断传出有俱乐部难以维系生存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很多以往一直为外界所诟病的“看不懂”的比赛,如今似乎又有开始抬头的迹象,在过去两三轮中超联赛中,好几场比赛其实就已经让外面“看不懂”了,并被戏称为“江湖球”“人情世故球”。类似的例子其实还可以列出很多。

实际上,本届巴黎奥运会期间,尽管像潘展乐、郑钦文等人的突破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但真正让笔者感慨的还是中国女曲。虽然是小球,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女曲在中国国内的普及程度如何?有多少人在玩?日常又有多少人在关注?但缘何可以两次拿到奥运银牌?这恐怕才是值得去探究的。

论选材角度,女曲根本无法和足球相比,但女曲采用的是“精英化”培养,就这些人在玩曲棍球,又想要成绩?咋办?女曲能够两次拿到奥运会银牌,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点,即足球想要取得好成绩,恐怕跟人数多少并没有本质上的联系,一如中国是自行车大国,但奥运会上的自行车项目中,中国拿到过几枚金牌?可是,不管是曲棍球还是自行车,中国拿到奥运奖牌时,都离不开世界高水平的精英教练。再看看现在中国足球遍地所找的那些所谓外教,又是怎样的水准和质量?

仔细研究曲棍球的成功之道,远比动辄拿足球人口“说事”更有现实意义。这其实在卡塔尔足球身上已经有过成功的实例。卡塔尔国家队虽然世界杯赛上表现一塌糊涂,但两次获得亚洲冠军,球员基本都是卡塔尔精英学院培养出来的,精英学院里每个年龄段队伍也就不到30人,根本无法和中国足球人口相提并论。但是,国内目前的训练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这些年来,我们又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青训问题?这才是中国足球的现实。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