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苗婕:在人生赛场上一次次站起来
第01版:一版要闻 2023-11-01
36岁单亲妈妈“打”出亚运会银牌

苗婕:在人生赛场上一次次站起来

郭爽

亚运赛场上的苗婕 图源IC photo

苗婕与儿子分享胜利喜悦

苗婕在柔术推广活动中现场示范动作

在“亚运会亚军”“拼命三娘”“单亲妈妈”各种光环与标签之下,狮子座的苗婕今年36岁,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却又不是一般意义上“温柔婉约、动嘴不动手”的上海人——在获得杭州亚运会银牌并被人们知晓之前,她已经是中国女子柔术第一人,“我其实在综合格斗的赛场也很‘出名’。”见到苗婕时,她长发飘飘,身姿矫健,讲起话来声情并茂,举手投足间尽是活力。她这天刚从外地飞回上海,隔天一早就又要带着儿子乘高铁去南京。

杭州亚运会上,全国的观众通过赛事转播,见识了这位英姿飒爽的柔术运动员,而这枚女子柔术52公斤级银牌,对苗婕和中国队都有特殊意义,这是中国柔术选手第一次站上亚运会领奖台,加上今年3月的第七届亚洲柔术锦标赛,苗婕已经取得了两枚银牌。(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郭爽

成长之路

在各种选择间“反复横跳”

苗婕出生在杨浦区控江地区,上小学时被短跑教练一眼相中,当时她最先练的是短跑,后来却因为较同龄人发育晚,个子不高腿又短,没有达到田径运动员要求的黄金比例,没能在短跑项目上更进一步。那就回去念书吧!苗婕想。“我父母都是普通上班族,思想也比较传统,觉得我在体育运动方面既没有家族传承,也没有人脉资源,那就安心读书,毕竟只有成绩好,才有好前途。”然而就在她决定放弃体育训练的前夕,一位柔道教练看中了她。“教练一直在试图说服我爸妈让我去练柔道,但我妈不同意,于是教练打了好多通电话到我家。”巧的是,从小体质不好的苗婕在这个当口又生病了,“我小时候三天一小病,一周一吃药,我妈犹豫再三,说要不就去练练柔道,当是锻炼一下身体。就这样我去练柔道了。”

谁知这一练,一路练到了初中三年级。因为一直无法取得市赛佳绩,更高级别的专业队始终没有向苗婕敞开大门。“那时我就想,是不是又要回去念书参加中考,因为我当时在杨浦体校读书挺好的,是好几门学科的课代表。”苗婕笑着回忆,那时运动员生涯的瓶颈期像一座山横在眼前,很难翻越。但就在她第二次下决心“打道回府”前的最后一次比赛中,她拿到了所在级别的柔道上海市冠军。

命运为她所做的选择,似乎总是出乎苗婕自己的预料。

22岁,苗婕从上海市柔道队退役,退役后的她,一度没有找到自己接下来走的路。“在专业队里,都是封闭训练,我只能训练,没时间去学习文化课。”最茫然的时候,她窝在儿时教练家的沙发上看电视,一整天一动不动;在闸北体育馆的健身房打工,在冬日的冷风里一吹就是一天。权衡过后,苗婕选择进入事业单位工作,干起了和体育毫不相干的工作。但也是在这期间,苗婕接触到了柔术这项运动,她发现自己似乎找到了“真爱”。但在彼时,全上海也只有一家柔术馆,哪怕她毅然辞去事业单位的工作全身心投入,成了全国最厉害的柔术女选手,由于不是奥运项目,又过于小众,柔术很难被人“看到”,更难“出成绩”。2012年,苗婕在家人的劝说下,与认识4个月的结婚对象“闪婚”了。

自我打分

“我是特别好的妈妈”

如今提起那段不成功的婚姻,苗婕说由于自己身体因受长年训练、快速降重等带来的影响,怀孕、生育的过程历经坎坷。这期间夫妻双方累积的种种矛盾,在儿子降生后逐渐爆发,最终离婚。

儿子出生8个月后,苗婕回到了柔术训练场,由于她“盛名在外”,不少男选手都慕名而来,想和这位“全国最厉害的女选手”过过招,这让苗婕在儿子出生15个月后就不得不恢复了全部训练量。

高强度的对战,浑身的伤病和疼痛,让苗婕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但作为一个独自带娃的妈妈,苗婕训练、比赛时都尽量把儿子带在身边,实在脱不开身的时候,才让孩子外婆来搭把手。

然而摆在苗婕眼前的现实问题是,没有固定工作,怎么赚钱?“那时候,单凭柔术根本不赚钱,我又不想带着儿子去爸妈那里‘啃老’。我至今记得,有一天我要给儿子买奶粉,才发现自己全部的钱只有四百多块。那时候我意识到,人不能只靠梦想活着。”她了解到综合格斗(MMA)赚钱快,于是开始一边带学生,一边保持训练,一边站上了MMA比赛的赛场。

她说自己那段时间就是“拼命三娘”,“去之前我对这方面可以说一点也不了解,我擅长的只有柔术,而在综合格斗站姿、拳击等方面还是小白。但既然决定练,就必须把这些东西都学会,我就拼命学习,同时柔术是我的强项,永远不能丢。”综合格斗比赛强度非常高,短时间内要连续完成规定场次,尽管在每场比赛之前她都会进行战术分析和部署,但临场时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有时候到了场上就只能拼命”。为了尽快适应,她玩命训练,曾经把自己的腰椎练伤了,卧床不起,头抬起来就呕吐,“瘫在床上4个月。后来找了一个很好的医生帮我用针灸治疗才慢慢好过来。我的人生真的是什么都遇到过了,但只要我不放弃希望,我就能咬牙站起来,场上场下都是这样。”近年来,她通过参加“ONE冠军赛”等职业赛事获得更多收入。

有人形容苗婕是“超人妈妈”。在儿子“小花生”陪她走过的这9年里,她在不同的训练场、赛场上,和男选手“拳拳到肉”地对抗,咬着牙和比自己年轻十几、二十岁的人反复摔打,而让她能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就是希望能给儿子更多的爱和更好的生活。“我父母不会对我表达爱,让我小时候成了骨子里挺保守又不够自信的人,是柔术改变了我。我希望在这方面自己能做得更好一些。”这些年在全国各地东奔西走,苗婕都会带着儿子一起,“他小时候在家,我比赛结束得再晚,都要当天回家,有时候是晚上十一二点,甚至鼻青脸肿,但他从不抱怨,一直是那么爱我。”小花生也很懂事,还会想办法哄妈妈开心,“他总会乐呵呵地主动跑过来‘挑衅’,逗我开心,被我制服之后又笑嘻嘻凑过来,他在这方面属于‘又菜又爱玩’的类型。”

几年前,苗婕遇到了现在的爱人,他对小花生的关怀和爱护,让两个人看起来和亲生父子无异,“小花生平时他带得很多,也不缺乏父爱,因为连学校里的作业都是他在辅导。”苗婕笑哈哈,小花生在读小学三年级,“作业我辅导不来,脾气太急,坚持不了一会儿我就怒火中烧,想把自己这一身武艺都用在他身上。”

如果说要你在好妈妈、比较好的妈妈、特别好的妈妈当中选一个,你觉得自己应该在哪一类?面对记者的问题,苗婕没有一丝犹豫:“我觉得自己应该在‘特别好的’这一档。”

人生如赛场

“我愿意再拼一次”

熟悉苗婕的人形容她像个女将军,凭借一身武艺,用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顽强,以及对孩子强烈的爱,在赛场上打败一个又一个强劲的对手,攻下一座又一座人生的城池。

柔术是非奥项目,2018年才进入亚运会,亚运会也是综合性赛事中柔术项目的最高舞台。一年前,中国柔术国家队组队,苗婕以35岁的“高龄”入选2女1男的国家队阵容。主教练吴承达说,她的水平在队里是最好的,但这一年的封闭训练,“对于男运动员来说已经很不好过了,对于当妈妈的女运动员来说,更是难上加难。”那些日子,苗婕只能通过视频与儿子保持联络,每隔两三个月才能见上一面。

“亚运会第一天比赛过后,队里就剩下我自己还在赛场上奋战。”本届亚运会,苗婕以碾压之姿过关斩将进入决赛。比赛时,小花生也来到了现场,苗婕说自己当时在如雷贯耳的“加油”声中,依然能清晰地听到儿子喊的“妈妈加油”,“当时就想,要夺个冠军给他。因为我遇到任何困难,都是他支持我、陪着我。”苗婕提起儿子时总是带着笑,“不管多累,只要儿子给我一句‘妈妈加油’,我就全部都能忍下来,任何放弃的念头都没有了。”

尽管最终没能如愿,但她已经创造了历史,这次参赛让儿子“喜提”一篇作文。“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他的骄傲,”苗婕说,“决赛有些紧张,动作也有些谨慎,我太想在主场赢下这枚金牌了。如果下一届亚运会还有机会,我愿意再拼一次。”

苗婕和朋友如今开办了面向青少年的体育培训机构。她说,只要自己能够踏实走好每一步,不断进步,就一定会给儿子更好的生活。如果说更远大一些的理想,苗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人坚持并发扬柔术这个项目,“让柔术运动在上海这座城市更好地发展起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