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泾镇是金山老县城,既有城市地区,又有农村地区,常住人口近一半是老小群体,对外大大小小的通道很多,防控难度比较大。自实施封控管理以来,为缓解基层工作负担,在金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朱泾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金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朱泾所党支部积极投入防疫工作,支部书记火速赶赴一线增援,广大党员积极投身社区,用实际行动书写抗“疫”担当。
为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金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成光带领全局系统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工作要求。朱泾所根据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启动AB班应急办公模式,A班人员驻守单位,B班人员下沉社区。封控区域内剩余人员均实行居家办公或就地转为社区志愿者,全面参与防疫工作。
全家总动员共筑防线
防疫一线人手紧缺,朱泾所上下在组织的号令和党员责任的召唤下,勇敢地向前冲。身为朱泾所党支部书记、所长的周炳根下沉社区,参与到居住小区的核酸检测、物资保障等工作,与居民并肩作战。
即便在近期父亲离世后,他还是强忍悲痛,继续履行着志愿者的职责。他将防护服里的闷热、憋喘等不适抛诸脑后,也将对父亲的怀念暂时压在了心底。
不仅如此,周炳根还动员妻子、女儿,带领全家报名志愿者,成为守护小区的“大白”。他表示:“通过我们小家庭的一点奉献,力所能及为更多老人筑起防疫屏障,守护更多家庭的安全,父亲也肯定会支持我们的行为。”
一场暴雨袭来,为核酸检测现场带来了很大的管控难度。为确保居民安全有序进行核酸,周炳根一家不停地来回运输物资、帮助搭建雨棚、设置排队间隔标志……其间,还有不少居民来询问情况,他们一遍遍解释,安抚居民不安情绪,有的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周炳根一家就耐心帮助他们申请核酸码,或者用自己的手机为老人预约。
朱泾所的干部职工同样吹响了志愿服务的冲锋号。他们协助社区开展核酸、抗原检测等志愿工作。孙慰琴、吴莲两位即将退休的老同志,义无反顾加入志愿者队伍。她们还主动提出减少轮换频次,自己可以多做一些,让家里有孩子的志愿者先照顾家庭。
孙慰琴打趣地说:“我们孩子大了,他们小孩还要上网课,没想到这个要退休的年纪在担任志愿者时成了我们的优势。”
抗“疫”小分队听候召唤
在朱泾所,由“70后”党支部书记周炳根(居住在外镇)、“80后”预备党员凌鑫、“90后”新入职员工胡星海组成了一支抗“疫”小分队。在得到区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的工作指令后,主动向朱泾镇党委、指挥部申请安排志愿者岗位。从3月27日起,抗“疫”小分队驻扎单位至今,连续排摸朱泾镇城北各沿街商户,通知店铺停止营业,告知其参加全员核酸;对于疫情期间还在街道走动的闲散人员,劝阻其尽快回家。
在得知居民期盼的蔬菜包在装运、分包有困难时,三人主动跨前前往朱泾镇蔬菜供给点。“你们年纪大了,这些洋葱比较重,就由我们来搬运吧。”抗“疫”小分队“变身”洋葱搬运工,七八十斤一袋的洋葱,他们已经数不清一上午搬运了多少袋。无数次重复搬运的动作,即便戴着手套,手掌还是被磨出了泡,他们却没有停下来休息。“能让村居民们领到新鲜的蔬菜礼包,减少他们隔离的焦虑,辛苦一点没什么。”
结束搬运后,尽管胳膊都已酸疼得抬不起来,队员凌鑫却说:“和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比,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这个特殊时期,抗‘疫’小分队随时等待召唤。”
抗“疫”小分队执行完一项项任务后,自觉归队至单位,进行全天候值守,学习业务知识、做好耕地保护内业工作、参加视频会议等。在得知单位员工下沉志愿者紧缺饮用水后,小分队紧急援助一箱箱饮用水,使志愿者能安心工作。
爱心“急先锋”乐于奉献
“风雨来袭,同舟共济,我想让抗疫前线的志愿者感受到我们的温度和力量。”为了使前线防控不掉队,后线保障跟得上,在区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尚未开通疫情捐款时,周炳根就主动向局领导请求捐款1000元,用于帮助在一线的局系统志愿者。
这已是周炳根第3次捐款助力战“疫”。早在2020年初疫情伊始,他第一时间向金山区红十字会捐款1000元用于疫情防控工作;在朱泾镇党委开放特殊党费通道时,他再次主动要求上交特殊党费1000元,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并积极鼓动支部党员奉献爱心。除此之外,平日里的他更是多次向民政局、红十字会、慈善基金会等捐款,伸出援助之手。
对此,周炳根表示:“我是烈属的孙辈,我的爷爷周德仙为了保家卫国,于1950年左右参军,志愿去抗美援朝,于1953年6月牺牲在朝鲜战场。疫情当前,我也想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这也是我作为烈士后代应尽的社会责任。” 记者 周韵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