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设备’因素进行分析,我觉得可以全面更新车棚智能消防设施、自动灭火系统及火警报警器。”“我们这边从‘人员’角度出发,认为要扩大文明停车的宣传,提高居民素质,具体措施包括……”
在普陀区真如镇街道星河世纪城居民区第二微网格自治联合小组讨论会上,组员们围绕“非机动车棚智能化改造”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为何会成立这一小组?星河世纪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邹俊介绍,刚开始是为了助力解决55号楼电梯轿厢不文明行为频发的问题,而随着居民自治小组模式给楼栋带来的改变越来越显著,就延续了方法经验,推广至微网格自治小组,持续提升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引进企业管理
成立自治小组
星河世纪城居民区拥有99个门栋,8600余名居民,人口密度大。各小区情况也较为复杂——下辖B区三期的业委会提前解散,物业也提前退出服务;C区二期业委会换届历时较久,矛盾尖锐。
如此情况下,居民有事难解决,个别楼栋的卫生、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在服务半径过大、服务人口过多等情况下,如何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充分激发小区治理活力?星河世纪城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借助“微网格”治理工程,居民自治小组应运而生。为何引进这一工作方法?这与邹俊之前的工作经历密不可分。在宝钢公司工作时,邹俊作为作业区管理作业长,时常利用活动开展管理工作,通过这一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模式,更好地促进协作,不断提高工作质效。
“一个个‘班组’不就像我们居民区的‘楼组’一样吗?”邹俊表示,在面临居民区个别楼组的特殊治理难题时,他尝试引进一整套标准流程及工作方式达到为民服务解忧的同时,激发居民自治活力。
带着这一愿景,55号、71号、100号居民自治小组相继成立,针对各楼栋治理难题展开一场探索实践。
“试点”运作
促邻里和睦
“原先电梯轿厢里经常发生的不文明现象不见了!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星河世纪城55号楼居民欣喜地表示,这都要感谢楼栋的居民自治小组。得益于居民区较为完善的“微网格”组织体系,在居民区党总支引领下,55号居民自治小组率先试点成立。小组吸纳了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楼组长、志愿服务队成员、微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物业经理等多个角色,且大多是该楼栋居民,非常熟悉住户的详细情况,也充分了解居民所想、所困、所忧。大家分工协作,群策群力解决难题。其中,开展楼栋文明宣传、安装电梯监控和制定居民自治公约成为主要治理措施。团队明确了每项措施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间,通过监督执行和效果检查形成闭环。
明确了相关措施后,仅用2周,电梯监控摄像头就投入了运行,电梯轿厢内焕然一新,有效制止了不文明现象的发生。55号楼《居民自治管理公约》顺利出台并得到了全楼居民的支持。楼栋文明宣传也在持续加大力度进行。至此,困扰居民已久的电梯轿厢不文明现象频发难题,在55号居民自治小组的试点运作下迎刃而解。
结合55号“电梯轿厢不卫生”难题解决经验,其他楼栋产生管理难题时,一些居民积极主动地牵头成立小组,集智聚力帮助解决实际难题。71号居民自治小组主要通过定期普法宣传、安装监控、工作人员志愿者跨前精细管理等措施,缓解了门厅快递丢件问题;100号居民自治小组主要通过加强物业方再培训、搭建垃圾厢房或活动帐篷以及制定标准化作业流程等措施,探寻解决轻质垃圾飞扬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居民自治小组”的成效令人惊喜。为进一步培养居民群众的自治意识和实现小组的长效机制,星河世纪城居民区正根据实际情况将小组的基本单位由楼组扩大到“微网格”,甚至进一步探索扩大至整个居民区,由此成立联合小组,共同处理更大范围公共区域的问题。
邹俊表示,今后,将继续从多方联动、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文化引领等方面,逐步探索完善“居民自治小组”模式长效机制,以点带面,充分发动居民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精细化、精准化解决居民急难愁盼,为社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共同缔造美好真如。 真如镇街道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