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萦袅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农历八月下旬,重阳佳节将近,薛宝钗和史湘云,在大观园办了一场菊花诗会。她俩早已拟定了十二个题目,一个“菊”字,搭配一个动词或名词,按时间排序,以《忆菊》为始,以《残菊》为终,既咏菊,又是赋事,别致大方。
自古流行重阳赏菊,连暴发户西门庆家,也不例外。《林兰香》里的耿家,更是以黄白紫红四色菊花为令,从菊花名,联系到酒名、诗词、曲牌、成语,甚至于药名,《红楼梦》里湘云刁钻的酒令,似乎也受此启发。
有花香酒香,自然诗性大发,从起义英雄黄巢,到诗酒放诞的杜牧,都有重阳菊花诗。明清小说多有提及菊花诗会,但总是套路满满:先写次要人物才绌、颟顸,方让主人翁大展奇才。比如《玉娇梨》里,白太常与朋友赏菊作诗,突然来了杨御史,白太常厌他为人,假托酒醉,不肯写诗,女儿红玉,有“百分聪明”,怕父亲得罪小人,惹出祸来,就偷偷代做。《情梦柝》里,先有路人在荒村野店里自命风雅,憋出几首菊花歪诗,叫人啼笑皆非,才让男主角的佳作粉墨登场。
反观《红楼梦》里,林黛玉才思敏捷,贾宝玉为女英雄林四娘赋古体诗,亦是一气呵成,但红楼人写诗,皆从心性出发。黛玉本是绛珠草下凡,她也更懂草木本心,比别人更能感受到风雨阴晴的变迁。她的三首菊花诗,最受好评。
宝玉的寡嫂李纨,不擅作诗,但饱读诗书,是诗社里的评论家。她喜欢厚重、大气、有身份的诗句。虽然宝钗、黛玉,均文采飞扬,读书不倦,但性格不同,创作风格也大不相同。宝钗是学者型诗人,兼收并蓄,稳重高洁,第一重视立意、品格,才情、技法还在其次,所以最受李纨推崇。黛玉是艺术家型诗人,坚持自己的风格,灵动,真情流露。
黛玉的《咏菊》一诗,从无法克制的诗情,写到秋日愁绪,最后以“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收尾,置菊花诗与菊花赞于历史长河中,终于夺魁。其中,“无赖诗魔昏晓侵”、“口齿噙香对月吟”两句,似乎暗伏后文香菱拜黛玉为师,学习作诗,寝食难安,如入无人之境,只为写出一首更好的咏月诗。
黛玉的诗兴,自然有香菱继承。她的敏锐直接,又在《问菊》中展露无遗,一连四个问题,问菊花与谁归隐,为何迟于百花开放,有多寂寞,是否相思,假使菊花有口,亦难回答。又让人想起第二十二回里,宝玉参禅,黛玉便直接问他:“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直接把宝玉问懵。
探春追求拙朴的情致,所以她的《簪菊》诗有古风,居第四位。她的佳句“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亦有陶渊明、杜甫、杜牧、何孟春等人的气韵。宝钗的《画菊》,颇有画面感,联系之前她咏白海棠的“胭脂洗出秋阶影”、“淡极始知花更艳”,看得出,她很有绘画功底。第四十二回,惜春要画《大观园图》,宝钗挺身而出,替她规划,连纸张、画具,都有高见,便一点也不唐突。
大家欣赏警句,只有宝玉无奈,为什么他老是落第。脂批曾说:宝玉再细心作,只怕还有好的。但从他的《种菊》看出,他并不了解种菊,本就是甘苦自知的修行,古人称之为“艺菊”,光照、分苗、浇水、施肥、捉虫都大有讲究,比如夏至后,要用高蛋白、多电解质的荤汤浇灌。三伏天,只能用黄梅天积攒的雨水,或者河水。对于水质的要求,堪比妙玉烹茶,琐碎操心程度,又不亚于宝钗吃的“冷香丸”,菊叶不能沾泥,下了雨,溅上泥点,也要洗干净。曹公懂,而“富贵闲人”宝玉不懂,所以曹公笔下宝玉的种菊诗,是如此敷衍了事,却不失玉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