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新书速递 小说家是时间的魔术师 道具是文字 善与爱会带给人希望和黎明 冯骥才主动打开书房的门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2020-01-19
《假如比尔街可以作证》——

善与爱会带给人希望和黎明

◎刘蔚

提起战后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我们马上会想起马丁·路德·金那篇振聋发聩、闻名天下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这篇呼吁以和平的方式消灭种族歧视、让黑人享有平等公正民主权利的檄文,可以说是一面引导黑人走向自由之途的光辉旗帜。差不多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詹姆斯·鲍德温的小说《假如比尔街可以作证》用文学的形式,为那场轰轰烈烈的黑人民权运动,做了富于感染力的形象化的注脚。

纽约曼哈顿黑人区的黑人青年范尼与邻家姑娘蒂希自幼青梅竹马,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坠入了爱河。范尼干过烧烤店的快餐厨师、卡车搬运工等工作,但具有雕塑天分的他不满足于黑人惯常的这些卑微的职业,租了一间阁楼,投入到令他痴迷的木雕艺术中,既为谋生,也为了他和蒂希共同的未来而打拼。正当他们憧憬着幸福的明天时,一场由种族主义者、白人警察贝尔精心策划的报复阴谋,让范尼无辜遭受强奸指控,锒铛入狱。已有身孕的蒂希、他们的家人和律师必须同心协力,找到范尼无罪的证据,方能赶在孩子出生之前,让他重获自由。为此,蒂希的母亲莎伦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飞往波多黎各的航班,去寻找唯一的证人。然而,要让范尼重获新生,谈何容易!每一次,蒂希去监狱探望范尼,告别后感觉自己就像穿越撒哈拉大沙漠那样艰难……

范尼被诬陷入狱,表面上看是掉入了警察贝尔设下的一个局。蒂希在蔬果店里遭到了一个白人瘾君子的调戏,范尼发现后怒不可遏,将他打倒在地。正好被执勤的贝尔看见,贝尔不假思索,认定范尼有“企图伤害罪与殴击罪”的嫌疑,要将他抓到警察局里问罪。幸好意大利人女店主挺身而出,证明范尼是为保护女友免遭侮辱正当自卫,贝尔这才悻悻离去,但就此与范尼结下了梁子。不久,波多黎各裔暗娼维多利亚逃出居所,惊叫遭人强奸,恰巧范尼路过此地。于是,在贝尔的授意下,维多利亚在一群被带到警察局的嫌疑人中,指认范尼就是强奸她的凶手。范尼无辜入狱。贝尔显然是为报复而构陷范尼,但其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思想,犯有前科,却让我们找到了他的罪恶行为的前后动因。在布鲁克林区从警时,他谋杀了一个12岁黑人男孩,遭到的处罚只是被调到曼哈顿区,因此,更加有恃无恐,为所欲为。在当时的美国警界,歧视黑人、有罪推定十分普遍。接手范尼案子的律师海伍德还透露,负责这一案件的地区检察官比贝尔更坏更糟糕。可见,鲍德温通过描写范尼的遭遇在告诉人们,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在黑人社会地位低下、种族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有色人种命运无法得到保障的一个缩影。

鲍德温用朴实无华、饱含激情和张力的语言讲述着这个忧伤的故事。他娴熟的叙事技巧让故事情节在顺叙和倒叙之间从容转换、无缝连接,不疾不徐之中却闪耀出感人和思索的力量。范尼和蒂希、他们的家人,面对的是笼罩社会的仇视压迫黑人的黑暗氛围,他们有过软弱,有过争吵,但最终相互扶持和支撑着朝前走去,为摆脱那严峻痛苦的命运而抗争,是因为在他们的周围,还有善良和正义的声音在鼓舞着他们。那位仗义执言的意大利女店主,那位在范尼出事后打电话安慰蒂希、主动表示她可以拿走房租作为急用、并保证为他们保留阁楼的白人房东,就是善和爱的代表,虽然微弱,却是希望不致于沦陷的基石。

悲剧之所以感人肺腑、有净化人心之功效,是因为无须用喜剧加以稀释。蒂希母亲波多黎各之行并未能说服维多利亚为挽救范尼而诚实作证。相反,维多利亚自己也因此精神失常,成了小说中又一个悲剧人物,法庭因此只能推迟审判时间。范尼依然身陷牢狱,但他不再自暴自弃,而是用蒂希带给他的纸张和木头开始画素描、雕刻作品。因为,他明白他和蒂希的孩子即将呱呱坠地,那是他们的希望和黎明,他必须坚持到那一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